聞一多的詩學理論,主要在其所謂的「格律三美」、相體裁衣,以及強調意象中體現。所謂的「格律三美」,包含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
我們在教材以聞一多的《忘掉她》、《你莫怨我》兩首詩為例介紹聞一多詩學理論之外,另外選擇其著名的《紅燭》來說明聞一多詩學理論的體現:
《紅燭》原文:
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衝突!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衝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成果,
創造光明你的原因。
紅燭啊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評論:
1.
意象詩:我們先介紹教材里在介紹聞一多詩學理論中比較少提到的“意象詩”的概念,而這正是《紅燭》最精彩的部分。我們隨後再說明其「格律三美」理論的體現。
i.
融合古典與現代。相對於五四時代的其他詩人大量以西方詩學為尚,聞一多是很重視中國古詩中的意象。《紅燭》以開頭破題,就一句“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直接將詩人與古代做了連接,並且帶出了這首詩的主角“紅燭”;接著又開始以“紅燭”和“詩人”做直接的比對和連接,更強烈的“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很強烈的結合古典與現代,將自己比喻為李商隱,同樣憂國憂民。
ii.
愛國意象。《紅燭》通篇要表述詩人自己的愛國熱情。但是,詩人假借紅燭的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意象,“莫問收穫,只問耕耘”,一副犧牲奉獻熱忱。
iii.
不斷堆砌的多種意象:(註1)一開始,詩人就以“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來直接質問自己與讀者,你可也有如李商隱一般的愛國之心?接著問你的身軀從何來?你為何要點著靈魂?更為何要燒成灰?,詩人陷入了矛盾、衝突的掙扎。接著,詩人自己給出了答案,“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然後,為何要燒呢?目的為何?,“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這樣的燃燒自己是會痛苦的,“你心火發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時,才著急得流淚!”。而你如此的犧牲自己,是會有美好結果的,“培出慰藉的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灰心流淚你的成果,創造光明你的原因。”
2.
音樂美:這首《紅燭》在音韻上就很適合朗誦,不僅是情緒上的時而低吟、時而提問、時而高昂,又做頓結,每一段結束,又是以“紅燭啊”再拉動一波情緒。音韻節奏節奏起伏。雖然是強調音韻的格律詩,有押韻,但是又很自由。體現了新詩在古典與自由之間活潑的風格。
3.
繪畫美:《紅燭》繪畫美,不是直接描述物體的顏色,而是很巧妙的融合了意象來呈現的。物體上的美,當然是“紅燭”、“ 火”、“ 血”等紅色主色,也有“灰”、“
光芒”等配色,更以反復出現幾次用動詞的“燒”來強化視覺上與心靈上對紅色的意象。
4.
建築美:《紅燭》的建築美,最主要是體現在節奏、前後呼應的結構,例如重複句的使用。詩歌先以感歎句的首段開始,轉入以疑問句為主的次段,第三、四段的“不誤、不誤”、“燒吧、燒吧”整齊對照,也加快了音韻上的節奏,接著三句“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兩句“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和第五段的重複兩句“原是為燒的,原是為燒的。”,充滿了古典的格律和新詩自由融合的精神。《紅燭》在結構上,既有古典詩的格律的運用,也隨著意向的情緒,很自由的作每句、每段字數與行數的自由長短安排,體現了聞一多詩學理論中相體裁衣的主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