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評魯迅的小說

魯迅19238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吶喊1926《彷徨。這兩本小說都有鮮明迫切的意:喚醒沉、麻的國民,更新他們的生命。他要以小說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所謂病苦不單是指社會低層民眾生活的貧苦,更要揭示國民精神層面上的愚昧、無聊和麻木,深刻體現五四時期的啟蒙主義精神。

小說的內容主題
綜合地《吶喊》《彷徨》都將批判的矛,指向封建腐朽和名教的戕害。首先,這兩本小說指出封建文化怎樣「吃 」。 吃人是魯迅小說裏的一個重要主 Q《藥》、《孔乙己》、《祝福》、《故鄉》等小,都「吃人」的況反映出來,呈現在作品中的,有精神的劊子手禮教,還有幫兇迷信、腐朽的社會機制和冷血的剝削階級。這些小說的題材、背景、人物、事件,一旦綜合起來,中國的文化弱點、民族病態、精神頹毀,觸覺麻木就紛紛布呈在讀者面前。

「吃人,魯迅小說的另一個主題是批判民,如政治件、社會現象、經濟民生民情等Q正傳》、《藥》、《風波《示眾》等小說,將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民國施政的混亂、民眾對政治的無知愚昧等都寫了出來。他以一個覺醒的知識分子身份向全體國民說話,藉着夏瑜、阿Q、涓生、呂緯甫等人,批判時代的悲情、國事之不濟和民族的弱點,教人反省。

《吶喊》和《彷徨》也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和覺醒。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約分作四類:其一,如《孔乙己》裏的孔乙《白光》裏的陳士,他們都是被封建科舉制度腐蝕或戕的可憐蟲。其二,如《高老夫子》裏的高爾礎和《肥皂》裏的四銘,那是虛偽、庸俗、假道學式的知識分子。其三,是《祝福》裏的魯四老爺和《離婚》裏的七大人,他們是舊精神文化和陳腐意識的代。其《藥》裏的夏《傷逝》裏涓生和子《在酒樓上》裏的呂緯《孤獨者》裏的魏連等,他們都是知識分子中的覺醒者。魯迅把知識分子這題材挖掘得深,反映面也很廣闊。

魯迅來自鄉土氣息濃厚的紹興,寫了不少農民和鄉情的故事。這類題材既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也將農民的實在生態和思想本質揭示出來,展示封建社會中農民所遭受的精神折磨和感情創傷。如《故鄉》裏的閏土,那純樸的土氣和木訥的神情,就等於千萬農民的自卑和怯《祝福》裏祥林嫂的一,是農婦女悲慘命運的寫生。其他農村題材,如重男輕女、農民的無聊多事、自私狹隘的鄉村文化,我們都可從魯迅的小說裏探得。

小說的形式特色
魯迅重視創新,大膽借鑒西方小說創作技巧,創建多種小說形式和表現手《吶喊》、《彷徨》兩個小說集,每篇的式各異;在語言方面,魯迅不論白話、文言都寫得出色。
1.   從整體方向來說,魯迅小說是現實主義的作品。在個別素材的表達上,則採用多元化的藝術手法,如《狂人日記》用了現代主義的意識流手《藥》的人血饅頭用了象徵《傷逝》則浪漫與寫實手法兼施
2.   魯迅小說愛用「我」作為敍事角度。如在《孔乙己》裏,「我」是酒鋪裏的小伙計,唯有用童工伙計的身份,孔乙己的善良性格才有一個表現《故鄉》、《祝福》「我」是一個旁觀者和敍事人,增強敍事的獨立性和客觀 性。魯迅在小說中用不同的「我,生發不同的藝術效果
3.   描寫人物方面,魯迅善於創造典型,以心理描寫配合言行描繪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阿Q、祥林嫂、閏土等都是魯迅筆下成功的小說人物。就算是其他人物,魯迅同樣寫得深刻而形象突顯。
4.   魯迅創造了多種不同的小說體式,如日記式的《 狂人日、抒情詩式《傷逝、散文式《故鄉、獨幕劇式《孔乙己》等。其中《狂人日記》以十三則「語頗雜亂無倫次」 的日記敍述狂人的心理流程,這種手法在1918年來說,實在深具藝術啟發意義。
5.   魯迅小說的語言非常精彩,不論白話、文言,同樣寫得出色,善用最簡練的文字,體現最豐富的內容。語言含蓄、凝練,是魯迅小說語言的特色。他在寫景、敍事、抒情、人物對話、人物描摹等都用字精確簡潔,絕不拖泥帶水。

對現代小說的影響
魯迅曾以「深廣的憂憤」統括他所有小說的精神色彩。魯迅小說裏所凝聚的灰白、憂憤、感傷的悲劇基調,既是魯迅小說的總特色,也是整個現代小說的基本特色。現代文學可謂一個悲情時代,有了魯迅傑出的示範,後來作者也就有路可循了。另,魯迅一些關於知識份子的小《在酒樓上》、《傷逝等,內裏的戀愛題材、家庭問題,都成為寫作的指導方向,文學研究會作家在二十年代初所寫的問題小說,可以說是魯迅小說帶引。同《故鄉》、《祝福》這類有關鄉村小鎮生活的品,直接影響二十年代中葉以後另一派的小說,那就是「鄉土小說

總的來說,魯迅是現代小說的引導者,是將小說價值藉啟蒙思想和寫實主義發揮得最深刻的小說家,可謂影響最大的現代小說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