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散文創作的寫人論

人物描寫,就是針對特定的人物進行描寫。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內心、語言、行動等各方面的描寫,勾畫或塑造人物形象,刻劃人物性格。成功的人物描寫,既要發掘人物的本質特徵,又要抓住人物的個性特點。現實生活多姿多彩,構成生活主體的人物同樣千姿百態。各人有各人的面孔,有各自的習慣、想法,只有在作品中刻劃出人物之間的差異,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這樣的人物才算是有血有肉,而不會流於臉譜化、概念化、雷同化。
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數項,以下會逐一討論。
肖像描寫
肖像描寫,就是對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飾舉止,風度姿態進行 描繪。人物的外貌,總是與他的社會地位、生活境遇、性格愛好、個性氣質等因素息息相關。肖像描寫的作用,就在於揭示 人物以上的種種特徵,反映人物的身份、職業、經歷、性格,從外貌的變化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
必須說明的是,散文中人物的肖像描寫一般不會面面俱到。凡是被描寫出來的部分,一定有其特別的作用,而非僅用來介紹人物的外觀,也可能用來暗示人物的處境、身份,或者作為後文的伏筆。
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就是通過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來刻劃人物的性格。所謂言為心聲,語言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心理。成功的語言描寫,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職業、社會地位、經歷教養、 生活習慣,使讀者聽其言,便如見其人、知其心。
事實上,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語言。而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中,由於情緒、性格的變化,其語言也有明顯的差異。
必須說明的是, 語言描寫不是有聞必錄,作者應塑造人物形象、刻劃人物性格、表現主題出發,對人物的語言進行必要的加工提煉,使其個性化、典型化、生活化。
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就是對人物行為動作的具體描繪和摹寫。動作不但可顯示人物性格,而且可揭示主題、推動情節。散文家善於選擇具體的、有特徵的、富有典型意義的行動進行描寫。
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就是把人物的心理活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以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出人物的精神風貌。心理描寫的手法,可以由作品中人物表白、傾吐,還可以通過描寫人物外在形態,間接地顯示,又或通過對環境、景物、氛圍的感覺來表達。嚴格來說,上文所提及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等均是間接表現人物的手段。

散文創作的章法論

章法是指文章布局謀篇的方法。作家結構文章時,要有頭有尾,脈絡貫通,有疏密詳略,不平均用力;要自然過渡照應,注意開合接轉等。章法雖是構思文章的規律,但又不宜過於拘泥,散文家應在尊重章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敢於發揮、創造,這樣才能有所創新。散文的章法林林總總,限於篇章,現略述其中開篇收筆段落銜接的手法。
開篇
所謂開篇,即文章的開頭。散文的開頭,大抵有破題法與冒題法兩種。破題法即開門見山,直接揭示全文主旨;冒頭法則是首迂迴而起,看似不由正題出發,實則繞個小彎,再導回正題。
然而,不論是破題法,還是冒題法,作者都要多花心思,力求開篇成趣,不但要引起下文,更要抓住讀者,吸引讀者趣味盎然地看下
收筆
文章結尾的筆法,稱收筆。除開首外,散文的收筆同樣不容忽視,切忌草草了事,虎頭蛇尾,又或畫蛇添足,拖泥帶水。根據現代寫作學的研究,收筆的要求包括:一、總結全文,揭示主題;二、意在言外,發人深思;三、戛然而止,乾淨俐落。
要言之,散文結尾的作用不單是把意思說完,而是突出主題,轉出深意,又或留下一些東西讓讀者去咀嚼回味,從而得到更為深長的審美享受。
段落銜接
散文雖是最自由的文學體裁,但仍須講求布局章法,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現代散文的結構千變萬化,段落或長或短,或整齊平均,或疏落參差,但段與段的銜接仍須精心設計,這樣才能建構出承接緊湊、條理清晰而又自然和諧的內在關係。

散文創作中的寫人、寫景和抒情

所謂文學創作,即文學作品的創作,有別於一般寫實性或者應 用性的文體寫作。散文創作,是文學創作的一種,是散文家對 生活的體驗,再通過頭腦的加工改造,以語言為材料創造出可供讀者欣賞的藝術形象。故此,在生活中深入觀察、體驗、研究、分析各種人物,以至各種社會環境,便都成了文學創作的前提。
散文的題材內容,泰半來自日常生活的耳聞目睹諸現象。所謂耳聞目睹諸現象,具體來說,便是各種人和各種社會現象,這既是散文創作的靈感來源,又是作品描寫、刻劃的主要對象。感情對於文學創作的重要性,同樣毋庸置疑。散文是一種特別側重個性感受的文學體裁,無論是寫景、懷人、記事、詠物,都離不開以情感人。散文家在喜怒哀樂愛惡慾中浮沉,所以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簡言之,散文家的創作靈感和動力來源自情感的活動,而情緒感懷的抒發又同時成為散文作品的主要內容。
人物的描寫和塑造是散文創作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人物是藝術作品中的形象主體,也是所有審美及創作藝術的核心。因此,人物描寫是最見散文家功力之處。散文創作中如果沒有足夠的人物描寫,那麼,散文的審美就會變得殘缺不全、不完備。人物描寫要發掘人物的本質特性,否則便會概念化、雷同化、臉譜化。
所謂寫景,其範圍十分廣泛,除狹義的自然風景外,還包括各種的人文環境。寫景有時甚至成為散文中真正的旨趣所在。小說無法脫離人物與情節,但是散文中的遊記,卻可以將寫景成為縱貫全文的主體,人物或敘述者本身反而淪為次要地位。因此,在散文的創作中,寫景可以超越小說中的配襯地位,獨立成為文章的主題。當然,寫景也可以充當配角,從旁起渲染、映襯的作用,成為抒情或刻劃人物的鋪墊。余光中在分析散文的類別時,曾慨嘆不少散文家拙於寫景,遇到有景要寫的場合,不是一筆帶過,就是避而不談。要成為散文大家,寫景是不可迴避的一個衝量標準。
散文與小說、戲劇的其中一個區別,是散文家可以在作品中直接抒發感情,這一點抒情散文表現得尤其明顯。情之為物,充溢於天地之間,在文學中力量尤其強大。正因如此,用散文來抒情,似乎人人都會,但卻容易流於空洞和露骨,予人無端說愁的空洞之感。
總而言之,人物、景物與情感,不但是創作靈感的來源,也是散文作品的主要題材。身為散文家, 既無可迴避, 也不應迴避,應能此又能彼,掌握有關的寫作技巧,這樣才不會畫地自限,削弱作品的表達能力。通過探討散文家在這三方面的創作技巧,可全面審視作品的功能,加深我們對現代散文的認識。

散文創作的構思論

所謂構思,就是指作者寫作之前和寫作過程中進行創造性思考、建構、組織、表現的思維活動。論者認為,一篇作品的構思,是一個包括由事動情,產生寫作願望,到反覆斟酌、提煉素材,直至最後定稿的漫長過程,實質上是作者審美思想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體,由零碎到完整的逐步深化定型的過程。
散文的構思包括以下特點:
凝練集中
一般而言,與小說、戲劇比較,散文篇幅較短,線索亦較單一,特別講究構思的凝練集中。散文家應該根據主題思想的需要,沿一定的思路,將散落的材料以恰當的剪裁安排,盡可能刪夷枝葉,特出主幹。然而,散文的構思又不宜過分精心刻鏤,否則痕跡就會太明顯,失卻自然的美感。
別出機杼
散文形式自由,甚麼題材都可以發揮。作為散文的構思,也應該以意役法,豐富多姿,切忌畫地自限、人云亦云。構思的雷同、因襲,都會給人以厭倦之感。同一事物,也可由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所見也會各有不同,從而營造立意新奇、不落窠臼的效果。就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從來描寫人物,多由正面著眼,次則從側面入手,但作者卻從背面描述,特意刻劃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令人印象深刻,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和無窮的回味。
深化主題
所謂主題, 就是作者通過文章或作品的內容表達出的基本觀點。散文既是作者心聲的流露,又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者總是力圖通過文章來說明某個問題,或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因此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沒有主題。主題有大小之分,亦有深淺之別,小的主題可以寫得深刻, 大的主題亦可以寫得膚淺。作者在構思立意時,應細心發現寫作材料的深刻內涵,這樣才能令立意升華,引發讀者會心的共鳴。
要深化作品的主題,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以小見大
散文,雖常常取材於日常瑣事,作者著筆於事物細微處,偏又可發見宏旨精義。郁達夫指出, 古代散文與現代散文不同之處,即在於前者很少人性,後者卻處處不忘自我, 也處處不忘自然與社會。他深信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現代散文的特徵。古代散文是否很少人性,當可再議,但體物入微、以小見大實是現當代散文的一大特徵。當然,所謂宏旨精義,不一定是甚麼了不起的大道理,但作者構思散文的主旨時,也不能只著眼於自己鼻尖底下的一點瑣事,應該在文章展現自己的思想涵養、文化心理,令讀者有所感悟。
二、聯想比附
聯想比附,是由眼前此景此物想到不在眼前的彼景彼物,並通過對其外形特點與內在氣質的表現,借助類比、寓意,開拓出一種深刻的含意。 聯想比附, 既可由眼前事物的形、色、態、貌引發,通過感知覺察,引類生思;也可以由眼前事物的氣質、意義、品格上的相似,通過思考、體察發現,引發出立意。
三、逆向思維
所謂逆向思維,又稱反意構思,即作者逆習慣性思維而動,從反面去發現事物的新特點,從而見他人之未見,言他人之未言,產生出新的觀點或形象來,達到新穎奇特、別樹一格的藝術效果。逆向思維的運用,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以現實生活為基礎, 不能脫離生活, 違背生活邏輯。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評【夏丏尊 白馬湖之冬】

原文網址:http://www.evernote.com/l/ADb2MRh2Q-9NrrT2f0LCYCBEifVjji9-C90/

作者以白馬湖冬天情景為描寫對象。
作者筆下的白馬湖,是文章的主體。作者以先介紹白馬湖景色來破題而以白馬湖的風來作為襯托,在靜態的湖色山光中表現動態的作者心境的變化,增添了意趣深感到蕭瑟的詩趣總結對白馬湖生活的回憶
如文章首段說,在作者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時,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於是有感而發鋪寫成文。所以,文中大部分的篇幅也用於描寫白馬湖。一開始,作者先簡單勾勒白馬湖的地理位置,以及散布在白馬湖兩岸的建築物。
接著,作者針對白馬湖的冬天,作一連串的描述,其中又特別著眼於一個字。那裏風多,差不多日日有的,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 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那裏風大,日夜狂吼,一般要到數天才止,呼呼作響,好像虎吼。作者又通過人的感受、反應,傳神地寫出風的刺骨、凜冽,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因而全家人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靜聽寒風的怒吼
最後,作者以客觀的角度,為白馬湖當地多風的現象,作一完整的解釋。
本篇雖以描寫白馬湖的冬天為對象,但同時又寄寓了個人的情意:雖白馬湖的風無孔不入,但作者卻在松濤如吼,霜月當窗時,獨自撥著爐火,讓自己的思緒天馬行空的遊走,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引起無限的遐想。
這種人生的情味與意趣,因白馬湖的風而觸發,景物在文中始終居於主體的地位。所以,作者在篇末再發出白馬湖不知今夜又颳的怎樣厲害哩!之嘆,與開首冬的情味嘗的最深刻的,要算是十年前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一句遙相呼應,再次突顯描寫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