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寫圍城小說的錢鍾書

錢鍾書,江蘇無錫人,滿一歲時「抓周」,他抓了書,父乃取名「鍾書」。十歲入無錫東林小學,取字「默存」。家學對他有特殊影響,15歲就作有系統的治學,年少時就氣魄過人。19歲入清華大學外文系,22歲結識楊絳女士,25歲考取公費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同年與楊絳結婚,同船赴英。27歲於牛津大學英文系畢業,獲副博士學位,同年入法國巴黎大學,翌年與楊絳回國。29歲任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英文系主任,那時中國已經戰火漫天了。

錢鍾書正式的文學創作始於1941年,那年他的《寫在人生邊上》由開明書店出版,短篇小說集《人鬼》,則於1946年由開明書局出版。1944年,長篇小說《圍城》已構思成熟,開始動筆,1946年《圍城》寫就,翌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到1949年已再版三次。錢鍾書一輩子寫了《圍城》及《人鬼》兩本小說,風格都很一致,不過論藝術成就,還是以前者優勝。

《圍城》
《圍城》的寫作時間在1944年初到1946年末,當時抗日戰爭接近結束,作者在上海艱苦度日,楊絳父親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的授課鐘點讓給錢鍾書,可見《圍城》是在極艱困的環境下寫成的。至於《圍城》的取材,小說的序說:「在這本書裏, 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 角色當然是虛構的。」 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又說:「鍾書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取材。但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的。儘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虛烏有;某些情節略具真實,人物卻全是捏造的。」所謂小說人物全是捏造,是指人物絕不是完全真實的某個人;所謂情節完全捏造,也是指故事情節不實寫某項事實。但小說裏人物的取材並非完全虛構,如方鴻漸就取材於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擂。有些人物則以真實人物改造,如趙辛楣是以一個作者喜歡的男孩改造的。情節方面,有些是以作者的經歷重新改造而成,如方鴻漸、趙辛楣、孫柔嘉等五人由上海到三閭大學履新,即是錢鍾書當年與朋友到湖南一行的改寫。因此這部小說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串演着一幕又一幕活劇。

《圍城》的內容和主題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理解、掌握的,特別是人物性格、語言和學術性語言,都要花時間細解。

內容大綱
小說的主線是戀愛故事。方鴻漸是故事的男主角,他善良、幼稚,有點公子哥兒的浪蕩習性,口才極佳但不學無術,處理自己的戀愛和婚姻反映他是感情上的懦夫。他在唸大學時曾與姓周子有婚約,周女不幸早夭,周父竟將嫁妝費用移作鴻漸留學的費用。鴻漸留學歐洲,學無所成,以四十塊美金購得美國某大學的假博士文憑回國,在回國的郵輪上,認識法國文學女博士蘇文紈,雙方彼此均有好感。回到中國,鴻漸曾拜訪蘇文紈,在蘇家認識文紈的表妹唐曉芙。曉芙甜美脫俗,鴻漸努力追求,但又鼓不起勇氣與文紈決絕,結果鴻漸被文紈當着曉芙的面斥為騙子。曉芙接受不了此事,離開上海。

鴻漸失戀,而追求蘇文紈的趙辛楣也被蘇拒於門外,方、趙兩人乃與三數學者及英文助教孫柔嘉一起到三閭大學任職。方、孫二人開始墮入愛河,鴻漸為人較單純,在大學內被人排擠。結果,趙辛楣任教半年後即離校從商,鴻漸也被解約。他和柔嘉離開三閭大學,輾轉回上海時在香港結婚。

婚後,柔嘉發現方家守舊,不好相處;鴻漸則覺柔嘉極專橫又敏感。柔嘉有一位姑姑陸太太,總愛挑剔鴻漸。婚後鴻漸事業不順利,欲轉入內地找趙辛楣,柔嘉則希望鴻漸轉任陸太太安排的職位。本來,鴻漸有意接受該職,但回到家來時剛巧聽到陸太太正在批評自己,乃憤然外出。及後回到家來,夫妻倆一言不合,大吵一頓,鴻漸推了柔嘉一下,柔嘉以象牙梳擲傷鴻漸的臉。因這次衝突,方、孫二人分手,故事於此告終。

主題分析
小說取名「圍城」,「圍城」二字所指何義?小說裏安排褚慎明與蘇文紈對話,褚慎明說:「一句英國的古話,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蘇文紈的解釋卻也差不多:「法國也有這末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 forteresse assiège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圍城,是英式金漆鳥籠也好,是森嚴的法國城堡也罷,寫的就是男女戀愛、婚姻與離異,也正是方、孫二人戀愛、結婚、分離的寫照。戀愛結婚,對未婚者就像金漆鳥籠,「金漆」象徵對婚姻的美麗憧憬。及至結了婚,又覺得婚姻帶來諸多麻煩、縛束,又想來一個解脫,人就是這樣矛盾。

同樣,人生何嘗不是充滿「圍城」一般的矛盾。方鴻漸跑出中國到外國去,以為外國好,但到遊學回來,又不外如是;回鄉一趟,又到上海,進過商界,又教過大學,以為大學有什麼了不起,其實也不外如是。方鴻漸兜兜轉轉,奔奔波波,在人生的鳥籠鑽入了又鑽出來,只是白走一遭。「圍城」對於婚姻和人生來說也是這樣,這是小說的主題之一。

《圍城》常被稱作「學人小說」,或稱「新儒林外史」,可以說是一本批判知識階層醜陋和虛偽的諷刺小說。諷刺的對象主要是所謂教授、學者、大學校長、甚至詩人、哲士,這些人庸俗、卑陋,好名又好利,在小說裏簡直給挖苦得體無完膚。知識階層除了指人,還指高層次的學術界。小說裏的三閭大學,正好就是一個典型縮影,校內教授學人,有圓滑虛偽的校長高松年,有尸位素餐的系主任汪處厚,有厚顏無恥的學棍李梅亭,有假學歷的韓學愈;大學的人事問題,分派傾軋,虛偽無聊,小說對這大學的描畫,簡直就是對學術界真面目的剖示和批判,這也是小說的另一主題。

寫作技巧
要說《圍城》的寫作技巧,夏志清就曾直接引用超過3000字的原文(引自第九章最後的數千字),說明《圍城》的文字技巧和細節處理之高水平。這幾千字筆力千鈞,一氣呵成。尤其是方鴻漸和孫柔嘉兩口子爭吵那對話,那是一句咬住一句,而且愈咬愈狠。總的來說,《圍城》的寫作技巧,可有下列數點:

1. 組織結構有條不紊
小說的主線是方鴻漸的戀愛經歷,除此以外,錢鍾書又以方鴻漸進入上流社會和學術界,牽引出不少所謂專家學者、名雌才女,小說就人記事,網絡寬廣;但不管網絡如何廣闊,整部小說都是由一條主線隨意穿引,毫不費力。 一切事件人物、情節插曲,都乖乖順順任由擺布,展露作者傑出的結構工夫和駕馭能力。

2. 人物形象活靈活現
錢鍾書描寫人物,能一下子就將人物寫得活靈活現,形象栩然。如第1章寫蘇文紈時,錢鍾書劈頭就寫:「那個戴太陽眼鏡、身上攤本小說的女人,衣服極斯文講究。皮膚在 東方人裏,要算得白,可惜這白色不頂新鮮,帶些乾滯。她去掉了黑眼鏡,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紅還不夠豐厚。 假使她從帆布躺椅上站起來,會見得身段瘦削,也許輪廓的線條太硬,像方頭鋼筆畫成的。從年齡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過新派女人的年齡好比舊式女人合婚貼上的年庚,需要考訂學家所謂外證據來斷定真確性,本身是看不出的。」蘇文紈的形貌,就給作者那帶着批評的筆觸,給寫得透明又透切。第3章寫褚慎明這位「哲學家」,錢鍾書這樣落筆:「躬背高額,大眼睛、蒼白臉、戴夾鼻金絲眼鏡,穿的西裝袖口遮沒手指,光光的臉,沒有鬍子也沒有皺紋,而看來像個幼稚的老太婆或者上了年紀的小孩子。一個氣概飛揚,鼻子直而高,側望像臉上斜擱了一張梯,頸下打的領結,飽滿齊整得使鴻漸絕望地企羨。」寫戴金絲眼鏡,用「鼻夾」二字,非常傳神;寫高鼻子,用「臉上斜擱了一張梯」,有點畢加索的畫意。寫方鴻漸自慚形穢,竟用「絕望地企羨」,也教人忍俊不禁。

3. 內容識見旁徵博引
錢鍾書的學者風格,是其他小說家所欠缺的。西方的詩學、哲學、邏輯學;法國的、德國的、希臘的、英國的都有研究,做到旁徵博引的效果。在一些角落,錢鍾書能引用奇特的裝飾,帶來一陣突兀的氣氛。例如第三章談到曹元朗詩作的當兒,突然出現這樣的詩句:「昨夜的星辰今夜搖漾於飄至明夜之風中圓滿肥白的孕婦肚子顫巍巍貼在天上這守活寡的逃婦幾時有了個老公? Jug!Jug! 污泥裏― E fango e il mondo! ―夜鶯的歌唱……雨後的夏夜,灌飽洗淨,大地肥而新的。最小的一棵草參加無聲的吶喊:“Wir Sind!”。」這些詩句的出現帶動了氣氛,當然它不好解,不易解,也無須解;卻馬上產生極有特色的小說情趣。如果稍讀過象徵派詩作,還以為這是李金髮的作品,讀到這裏可能又會莞爾一笑了。

4. 情節鋪排渾然天成

我們常說無巧不成書,過巧卻會減低小說的真實感和說服力,因此要安插得好和巧得自然。第九章寫方、孫二人吵鬧,事先安排一大串巧合,把鴻漸的脾氣逼至爆炸點,好讓他一回家就爆個痛快。先是鴻漸聽了父親理論,肚裏先有了氣;往找轉運公司的經理和姓王的先生都撲了個空;想擠電車回家,剛好是下班時間,無法擠上;回到家來,聽到陸太太在批評自己,更氣上心頭,於是外出;在街上給人偷了錢袋,自己落得一個饑寒交侵,氣就更盛,回家後不消兩句就與孫柔嘉大吵一頓。方鴻漸一下子碰上這麼多倒楣的事,實在太巧,但作者一氣寫下,只覺得氣氛逼人而來,醞釀張力極為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