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評郁達夫小說

郁達夫的獨特貢獻是創造「自敍傳式」小說。在他約五十篇小說裏,有近四十篇屬於這類多以自己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內容具爭議,作品一出現就有很多讀,又引起很多爭淪》可說是他的代表作,但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五四現代文學勃發之,郁達夫是最活躍的小說

《沉淪1921)是他的第一部小說集,也是現代文學第一部小說集。他是一位多產作家,也是以寫作為事業的作家。他的作品很有魅力,激發和影響年輕作家,如馮沅君、廬隱、王以仁、倪貽。前半期作品《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以至《茫茫夜》、《懷鄉病者》、《風鈴》《秋柳》,顯露一種頹消極、傷感苦悶的精神色彩。
他的作品可說是一個「零餘者」傾吐自己病態的生活和性苦悶的不平衡心理。所謂「零餘者」「多餘的人。他的作品受到日「私小說」影,敢於自己的自卑心態和個性特徵表現無遺,彌漫着灰白、悲哀而絕 望的氣氛。這段時期《春風沉醉的晚上》是較健康的作品

1927年後是小說創作的後期,作品慢慢步向沉靜,但《她是個弱女子》仍有情色的描。這時期的代表作《遲桂花有一股清新而健康的氣《瓢兒和尚》《遲暮》就有點蒼和消極。後期小說寫到大自然和古人寄情山水,就流露出嚮往之情,這是前期作品較少看見的。

《沉淪》取材於郁達夫留日時的生活寫實,描寫青年學生被壓抑的性苦悶和被歧視的痛,控訴尖,呼號悲《沉淪》裏膽描寫一個知識青年對性的要求和靈肉的衝突,有細膩的性心理描寫,又揭示零餘者的悲哀。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小說表達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情懷,有其積極意義。

這篇自敍傳式的小說,下筆大膽,匠心獨運,看得青年如醉如,道德家大為光。周作人曾說:「《沉淪》是顯然屬於二種的非意識的不端方的文學,雖然有猥褻的分子而並非不道德的性質。……他(指郁達夫的作品)是受戒者的文學,而非一般人的讀夏志清先生則「從世界文學的觀點來看《沉淪》並不見得大不見得有甚麼了不起的新    ,小說的焦點「性焦慮,感情激,反映一種神經小說裏自述的色彩濃烈,寫得很露骨,這種內容和作風,小說界開展一條新挑戰和浪漫主義的新道路。

郁達夫小說的特色,可歸納以下數點:
  1. 具自敍傳小說的獨特風格: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心境為題材,主人公都以個性獨特的「零餘者」人。從作品中,我們可看到郁達夫的個性、經歷、氣質及私人興趣等如實的反映。
  2. 濃厚的感傷情調:郁達夫作品充滿對現實的失望,申訴生活的坎坷。主人公大多是抑鬱傷懷者,多愁善感,情緒不穩,感傷的情懷濃得化不開。
  3. 具清新綺麗,流暢自然的風格: 郁達夫小說用筆細膩清新,尤其擅寫女性,對其心理描寫特別深入;寫景方面,流麗清新,寫的絕不是乾巴巴的一個畫面。
郁達夫創造「自敍傳式」小說,多以自己的生活為題材,以流暢細膩的手法表達,內容雖具爭議性,但他開展了浪漫主義小說的大道和啟發了不少年輕作家,他的貢獻和影響是無庸置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