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詞是概念的反映

詞是聲音和意義的結合體,聲音是詞的形式,意義是詞的內容。每個詞語總有它的讀音和意義。舉例說,「學校」的讀音是「xuéxiào」,意義是「學生追求學問、獲取知識的地方」。說話者固然要知道它的意義,聆聽者也應該明白,彼此的理解必須一致,否則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如果在理解上出現差異,便會造成誤解。因此,正確了解詞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詞的意義一般是指事物的概念,而我們所說的「詞」,正是事物概念的反映。
人們不斷認識客觀的事物,然後把一般的、本質的特徵從個別或具體的事物中抽出來,加以概括,就形成了這種事物的概念。若要把這個概念反映出來,就得依靠「詞」了。
概念是人們在腦海裏對客觀事物或現象的認識,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然而,表達這個概念的「詞」卻並不相同,會因語言而有所分別。譬如說:「上面是個平面,下面有腳支撐;通常是木製的,也有不是木製的;人們可以在上面放東西或做事情的一種家具」這一個概念,就是人們從無數個別而具體的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質和特徵的結果。這個概念是人類共有的,但在不同的語言裏,我們卻使用不同的詞來表達。在漢語裏,我們稱這個概念為「桌子」(zhuōzi),就是以「桌子」一詞來反映這個概念。英語使用者則用「table」一詞來代表。由此可見,雖然人們有一致的概念,但用以反映這個概念的詞在不同語言裏是有分別的。此外,詞是人們假定的,跟客觀事物的概念沒有必然的聯繫。
下面每組詞所反映的概念是否相同?它們各有什麼不同的用法?
馬鈴薯土豆  桌子
玉米棒子 青霉素盤尼西林
上面每組詞所反映的概念是相同的,只是用法上略有不同而已。當中有的是學名和常用詞的不同,有的是意譯和音譯詞的不同,也有的是普通話跟方言的分別。「馬鈴薯」和「土豆」都代表同一個概念,前者是學名,後者則是一般的常用詞。「桌子」和「枱」所指的也是同一個概念,前者是普通話用詞,後者則是方言詞,例如粵語使用的正是「枱」。同樣,「玉米」是普通話用詞,「棒子」則是方言詞。至於「青霉素」和「盤尼西林」指的也是同一概念,「青霉素」是個意譯詞,「盤尼西林」則是個音譯詞。
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個語言系統裏,概念跟詞並沒有一對一的關係。有時候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給事物命名,有時候則以不同的色彩去反映相同的概念。譬如「母親」和「媽媽」都可以反映同一概念,但母親有典雅、敬重色彩,媽媽則有親切、 口語色彩,我們可以因應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個概念。此外,相同的詞有時候可以反映不同的概念,譬如「杜鵑」一詞,可以是指花的一種,也可以是指鳥的一種。由此可見,詞雖然反映概念,但跟概念並不存在著一對一的關係。
雖然說詞反映概念,但到底並不等於概念。概念是人們腦海裏對客觀事物或現象的一種認識,那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將客觀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和特徵抽出來,加以概括而成的,最後才由「詞」固定下來。「詞」和「概念」最大的分別,在於概念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形式,這是人類普遍共有的,也是了解人類思維規律的邏輯學的研究對象;詞則在不同語言裏有不同的形式,各有其民族特點,是語言學的研究範圍。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詞的定義

請看看以下兩個句子,試找出每個句子共有多少個詞。
i.       I went to the airport yesterday.
ii.       我昨天到過機場。
相信你不一會便能說出第(i)句包括六個詞,但卻要花點時間才能說出第(ii)句共有四個詞。
為什麼呢?因為英語的書寫形式以「詞」為單位,詞本身是連寫的,例如「went」、「airport」、「yesterday」,但詞與詞之間是分開的。因此,我們很容易便能辨別出一個英語句子有多少個詞。至於漢語,其書寫形式以「字」為單位,一個一個的漢字,整整齊齊的,其實只代表一個一個的漢語音節。按照漢語書寫系統的習慣,詞並不連寫,即是說,詞和詞之間並沒有分隔開來,像「昨天」和「機場」雖然是詞,但詞與詞之間依然是分開的,並不連寫,也沒有任何分隔。由此可見,漢語的「詞」並不是「字」,我們不 能從書寫形式判別哪個是詞。正因如此,詞是代表一定的意義、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的結構單位。
「詞是代表一定的意義」這句的意思,是必定要具有完整意義的才可算是詞。至於「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意思就是詞的語音形式比較固定,不會隨便變化。
詞可以只有一個音節,也可以有兩個或多個音節。上文指出一個漢字並不就是一個詞,那是從書寫形式和漢字的觀念着眼的。其實,要是一個漢字已經代表了一個完整的意義,便可算是一個詞。
譬如「山」這個字,雖然只是一個音節,但已足以「代表一定的意義」,因此可算是個「詞」。當然,如果「山」與其他詞搭配,例如「青山」和「山頂」中的「山」,只代表部分意義,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便不能說「山」是一個詞,只可以說它是「青山」、「山頂」等詞的成分,稱為「語素」(或稱「詞素」)。因此我們所說的「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只是要指出詞的語音形式不會隨便改變,並非說詞的語音形式固定在一個音節、兩個音節或某個音節之內。
要判別一個詞,最主要的是看它是否已表達了完整的意義,像「山」在「山」、「海」中的用法是一個「詞」,在「青山」、「山頂」之類的用法就只是一個「語素」,並非一個獨立的詞。(關於「語素」,我們在後續文章會介紹。)
「詞」的另一項說明,是「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的結構單位」。意思是說:詞是一個結構單位,可以獨立 用,而且不能再細分。「結構單位」是指詞和詞的結合,或詞和其他成分的結合,可以構成詞組,或進一步擴大,構成句子。
在這種結合中,所有個別的詞都可以獨立運用,不會受其他成分所影響。舉例來說,「愛惜」和「生命」是兩個獨立的詞,可以結合成「愛惜生命」這個詞組,也可構成像「愛惜生命的人是不會隨便自殺的」之類的句子。無論是詞組也好,句子也好,「愛惜」和「生命」都可以獨立運用,不會受到句子的其他成分影響。至於說詞是最小的結構單位,我們就必須弄清楚, 語言的最小結構單位並不是詞,而是語素。但是,語素不可以獨立運用,所以詞才是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的結構單位。我們要辨別一個語言單位是不是詞,便要把「最小」和「可以獨立運用」這兩個標準結合起來加以衡量。
下面所列是否都是詞?
葡萄   足球   國家   市場   東西   白菜
基本上,我們可以說以上所列的都是詞,因為它們都代表一定的意義, 也具有固定的語音形式,而且是可以獨立運用的 最小結構單位,所以全部都是詞。不過,其中的「葡萄」,在「我喜歡吃葡萄」這樣的句子裏,固然是個詞,但若與「糖」 或「酒」搭配成「葡萄糖」或「葡萄酒」時,「葡萄」就是個雙音節語素了。所以,它是否一個詞,還要看其用法而定。
至於「東西」,若所指的是物件,那它固然是個詞,但若在「東西」 之間插入一個「和」字,變成表示方向的「東和西」,那它便是一個詞組,而不是一個詞了。「白菜」的情況也差不多,若果要說的是「菜的一種」,那它自然是個詞,但若說成「白的菜」,那它就是個詞組,並非一個詞了。一個雙音節的語素中間是否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也是判斷它是否一個詞的準則。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漢語大字典》較《康熙字典》多收幾千字,是否說明時代愈進步,愈需要創造新的漢字以應付所需呢?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編纂的《康熙字典》共收四萬七千多個漢字,而於19861990年所編的《漢語大字典》則收漢字五萬四千多個,後者比前者多了七千多個漢字。
但是,這不足以證明時代愈進步,人們就愈需要創製新的漢字以應付所需。其實,這只不過是兩者在編輯和資料搜集等工作方面不盡相同而已,並非因時代愈新,便愈需要創造新的漢字來應付需求。
時代愈進步,新的概念也不斷增加,但這只需要增加新「詞」,不必另創新「字」。何況,編印《漢語大字典》是要儘可能搜羅不同的漢字,異體字固然包括在內,甚至方言字也在其列,字數自然比數百年前編纂的《康熙字典》要多些了。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秦相李斯在漢字發展上的重大貢獻

秦統一六國之後,除了統一各種度量衡制度外,也採取了統一文字的措施。當時負責整理文字的就是丞相李斯。他把「文字異形」的六國文字統一起來,取消那些跟秦國文字不相符合的字體。接著改良大篆的字體,創出小篆來。小篆又稱「秦篆」,是秦代通行的標準字體。
當時所推行的「書同文」政策,就是以行政手段在全國進行小篆的規範化工作。小篆的規範化使漢字體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與純淨,為漢字體系走向近代化打下了深厚基礎。
這是古代漢字過渡到近代漢字的一個關鍵階段。可以說,經過李斯整理之後,漢字的形體和結構基本上已固定下來。這既是古代漢字長期發展的總結,也是其後漢字系統最後定型的開始。
至於李斯對漢字整理的另一貢獻,是編纂了《倉頡篇》,這與趙高的《爰歷篇》和胡毋敬的《博學篇》一樣,都是為了配合「書同文」而編寫的童蒙識字課本,也是以小篆為正體文字並統一異體字的範本。這些著述上承《史籀》,下啟漢代的《凡將篇》、《急就篇》、《元尚篇》、《訓纂篇》等識字課本,開文字書籍的先河。總括來說,在漢字發展上,李斯的貢獻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