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愚咱在網路上,無意中收尋到的一篇文章,它是一篇愚咱既熟悉卻又不是那麼清楚確定的一篇文章,起碼「蔣志清」是誰?咱家就不知道了?對咱而言它是一份珍貴的史料,希望藉此分享,盼得大夥認同或是黃埔同窗指摘謬誤之處,讓此段「黃埔魂」得以正名……愚恭伏請感謝啦!
這網文是這麼說的……
1910年11月間,日本陸軍大臣寺內正毅,同意了清國留學生的實習請求,這份長長的名單上的學生,將前往日軍第13師團參軍,而名單的末尾,有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名字,他是來自中國浙江的「蔣志清」。
當然,那時誰也沒能想到,多年以後,他將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他就是咱們所熟知「黃埔老校長」的另一個名字是——蔣介石或蔣中正。
蔣介石來到日本交流,是為了學習日本,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他:「日本原來是個很小很窮的國家,人口不及咱們,力量不及咱們,但是何以在很短時間,就能有今日之富強呢?」,為了解開這個疑問,蔣介石選擇到日本的軍隊去,他相信,一個國家的軍隊,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風貌,日本強大的秘密,就在日軍當中。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陸軍效仿法國,後來又效仿德國;蔣介石發現,比起戰略戰術來,日軍更強調精神的重要性;但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崇尚西洋訓練方法的日軍,但其精神教育的核心,卻來自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軍人敕諭》是日軍精神的核心,這道以明治天皇名義發佈的文件,被日本軍人視為生命,不僅每人都要熟練背誦,每天早上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大聲喊出《軍人敕諭》的信條(不知與咱們的軍人讀訓是否雷同)。
這《軍人敕諭》的主要信條包括五點,分別是「忠節」、「禮儀」、「武勇」、「信義」、「質樸」,這正是脫胎於中國的「禮義廉恥」;蔣介石不禁感慨說:「日本人雖然口頭上沒有提出「禮義廉恥」,但是無論吃飯、穿衣、住房子、走路以及一切行動,在有形無形之中,都合乎禮義廉恥的規範;他們以這樣的教育方式,才造成今日這樣富強的國家。」,這就是蔣介石眼中日本強大的秘訣。
待續………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您所不知道的曹子健(ㄧ)
昨日見臉友「黃昌」分享為文「你所不知道的曾國藩」甚是精彩,讓咱又「溫故增識」再添蘊底;潛習磨硯多年,有此臉友不棄,還能話說兩句,真是此生得幸呀!今咱好事也走筆ㄧ文拙章,聊遙共襄,「你所不知道的曹子健」.......
思回「三國」,憶魏曹操與曹植這雙父子,都可謂是當代有名的文學家,而子曹植更勝父於藍;但也因他自個兒的才華,而養成了「高清傲骨」的個性,也因如此造成了被兄低貶外放的命運,但也因己之才華救了自個兒ㄧ命,那首千古「七步詩」的名句,至今咱們後人還是喜歡以此所津津樂道的。
但您知道嗎?當時的曹植其實不止走了七步而是十四步?而且更不止賦了一首詩呢?哈哈哈!請君看座茶ㄧ杯,且聽吾維來說嘴:
為啥?曹子健不是「七步」內賦詩,而是在「十四步」呢?這原是古人的「步」是指左腳邁一步,右腳也邁一步;古時所指的一步,即等同咱們現代所說的兩步,,古時這「步」叫「跬」(ㄎㄨㄟˇ);所謂古七「跬」成詩,即實就是現代的「十四步」成詩;至於,咱們所謂的「七步」詩,其實是指另一首,而咱們喜頌流傳的是一首隨口詩,連一步也沒有吶!
華歆(沒錯就是管寧“割席斷交”的那位,曹丕身邊的謀臣)認為曹子建「懷才抱智,終究非池中之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於是便勸曹丕藉機誅殺曹子建;曹丕心中有數,便喚曹子建入朝晉見,當曹丕ㄧ見到了曹植後,就直指他的詩詞歌賦都是找人代筆的,並限曹植七步成詩,若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絕不姑息;當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隻牛,鬥於土牆之下,一牛墜井而亡,曹丕指畫說:「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子健行了七步,其詩已成,詩曰: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曹丕又驚且怒,再出一題,這時候曹植所賦的才是咱們所頌,膾炙人口的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後曹丕這纔深受感動,只把曹子健貶為安鄉侯就算了。
待續.........
思回「三國」,憶魏曹操與曹植這雙父子,都可謂是當代有名的文學家,而子曹植更勝父於藍;但也因他自個兒的才華,而養成了「高清傲骨」的個性,也因如此造成了被兄低貶外放的命運,但也因己之才華救了自個兒ㄧ命,那首千古「七步詩」的名句,至今咱們後人還是喜歡以此所津津樂道的。
但您知道嗎?當時的曹植其實不止走了七步而是十四步?而且更不止賦了一首詩呢?哈哈哈!請君看座茶ㄧ杯,且聽吾維來說嘴:
為啥?曹子健不是「七步」內賦詩,而是在「十四步」呢?這原是古人的「步」是指左腳邁一步,右腳也邁一步;古時所指的一步,即等同咱們現代所說的兩步,,古時這「步」叫「跬」(ㄎㄨㄟˇ);所謂古七「跬」成詩,即實就是現代的「十四步」成詩;至於,咱們所謂的「七步」詩,其實是指另一首,而咱們喜頌流傳的是一首隨口詩,連一步也沒有吶!
華歆(沒錯就是管寧“割席斷交”的那位,曹丕身邊的謀臣)認為曹子建「懷才抱智,終究非池中之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於是便勸曹丕藉機誅殺曹子建;曹丕心中有數,便喚曹子建入朝晉見,當曹丕ㄧ見到了曹植後,就直指他的詩詞歌賦都是找人代筆的,並限曹植七步成詩,若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絕不姑息;當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隻牛,鬥於土牆之下,一牛墜井而亡,曹丕指畫說:「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子健行了七步,其詩已成,詩曰: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曹丕又驚且怒,再出一題,這時候曹植所賦的才是咱們所頌,膾炙人口的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後曹丕這纔深受感動,只把曹子健貶為安鄉侯就算了。
待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