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閱讀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章及黃修己《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第三章論魯迅的部分,然後以魯迅小說為例,說明兩位學者的看法,並比較、評論他們的觀點。

答題:
夏志清認為,魯迅在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前的早期小說的小說,比起後來的小說優秀(註1。這些故事主要是描寫一個過渡時期的農村或小鎮的生活。這些故事,很多源於他的家鄉紹興生活的的感觸魯迅對傳統生活、封建社會的虛偽與殘忍提出嚴厲的譴責,包含禮教殺人的現象,具有崇高的道德性。(註2魯迅對於農村人物的懶散、迷信、殘酷、和虛偽,深深感到悲憤。(註3他透過小說,赤裸的展現這些中國社會的負面真實。
夏志清認為,作家魯迅的主要願望,是作一個精神上的醫生來為國服務。在他的最佳小說中,他只探病而不診治,這是由於他對小說藝術的極高崇敬,使他只赤裸裸的把現實呈現出來而不摻入己見。他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與尼采的超人論,認為中華民族如不奮起,將終必滅亡。所以,他用力刺破國人的種族優越感和因文化孤立而養成的自大心理。(4)
黃修己認為魯迅的作品是集合了中外古今人類優秀作品的文化成果和智慧,它無論在反映新現實的深刻性上,或是在藝術的造諧上,都足以與歷史上最優秀的作品媲美。整體而言,給予魯迅作品高度的評價。(註明5
接下來,我將藉由魯迅的小說《祝福》說明夏志清與黃修己的評論觀點。
《祝福》是農婦祥林嫂的悲劇,她被封建和迷信逼入死路。魯迅和其他作家不同,他不明寫這兩種傳統罪惡之可怕,而憑祥林嫂自己的真實信仰來刻畫她的一生,而這種信仰比任何比它更高明的哲學和宗教一樣,明顯地制定它的行為規律和人生觀在這個故事中,她所隸屬的古老的農村社會和希臘神話里的英雄社會同樣奇異可怕,也同樣真實。「封建」和「迷信」在這裡變得有血有肉已不僅是反傳統宣傳里的壞字眼
祥林嫂丈夫死了之後,她的婆婆要把她賣給另外一個人為妻。她誓死抗爭,為了保全她的貞潔,她逃到魯鎮(魯迅故鄉的假名)做傭工,但是她的婆婆終於找到了她,把她嫁給山上的另一個農夫。兩年以後,她的第二任丈夫也死于傷寒,她的兒子也被狼吃掉。祥林嫂不得不再回到魯鎮,在同一家做傭工。
祥林嫂自己已經很悲傷,但她回來后境遇更慘,因為別人認為她不祥,她的女主人也禁止她幫忙祭祀大典。於是她對於自己的「不祥」也漸惦記于懷,對於自己將來的命運也感到悲觀。主人家另一女傭人談到她到陰間后必受的災苦:
「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柳媽詭秘的說。「再 — 強,或者索性撞個死,就好了。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倒落了一個大罪名。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
他臉上就顯出恐怖的神色來,這是在山村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里去捐一塊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這一個想象的宗教世界充滿了迷信的,但作者對這個世界很認真,所以不論它如何古怪殘酷它看起來還是很真實的

《祝福》的故事開端很和緩:村人正忙著準備過年,魯迅剛回到故鄉,祥林嫂此時已淪為乞丐,他和祥林嫂有一次怪異的談話,談的是靈魂的有無,這一席談話反而使祥林嫂更堅定他自殺的意念。魯迅事後對這個女人的遭遇感到惋惜和悲傷,使他自己也益感孤獨。這一個城鎮已經不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個人的感觸,使這一個殘酷的傳統社會增加了幾分感情上的溫暖。

1: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章P39
2: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章P31
3: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章P30
4: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章P41
5:黃修己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P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