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現代文學誕生的原因

現代文學誕生的原因很複雜,就其大者,可歸結為三方面來論述:首先是政治的刺激,其次是外來文化的催動,最後是文教動力的促成。

政治的刺激

晚清到民初這八十年間,中國政制的不濟、文教的陳腐和科技的落伍等弱點完全暴露出來,知識分子的民族危機感愈來愈強,要在列強的槍炮下求存,要扭轉民族悲慘的命運,不改革、不自強是無法翻身的。這種政治的刺激,起初只看到敗於列強的船堅炮,因而幻『以夷制夷取西方之技藝,行『器物層』的變革。……但甲午之役,新式海軍北洋艦隊被日軍擊潰,人們進而看到中國失敗的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政治制度的腐敗,於是開始求『制度層』 的變革。……同時作為戊戌維新主要領導人之一的梁啟超,從失敗中又認識到,中國落後的更根本原因,還在人民群眾的不覺悟,為『制度層』變革的成功,必須改變國民之魂,進行『精神層』的變革,……有了『精神層』變革的要求,才有文學上的改良和革 才促成了舊文學向新文學的轉知識分子要求提升科技、改革政治、改造社會、啟迪民智,這種整體性的改革要求,必然觸動整個文化層的變革,也必然刺激對文學的反省與改革,也刺激了現代文學的誕生。

外來文化的催動

知識分子要求「精神層」的變革,在急於求成和與外來思想文 化作對比後,沒法不一面倒地向外國學習。梁啟超提出的立憲主張,提倡詩界、文界和小說界的革命,基本上都參照了外來。王國維以叔本華的悲情哲學論《紅樓夢,嚴復譯《天演論》為新一代學人帶來震撼,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理論和文學史觀等,無一不是來自西方的學術思想。自晚清起,中國精神文化就處於一個非常時期,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自信日漸退減。到了五四時期,幾乎可以說是處於傳統精神文化「真空期,所以這個時期外來的思想文、文藝思潮的影力空前強大。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的內容,即來自歐美詩壇「意象主義」的啟發,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帶着歐洲「文藝復興」的精神,而後來整個現代文學的創作主張,如寫實主 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唯美主義等,更沒有一個不是外來的。外來文化進入中國,起初是靠翻譯,其後又加入了留洋學生。最早期的留美幼童,如容閎、詹天佑,回國後在政教界和工程界很有建樹。現代文學最重要的幾位文學理論建設者,如胡適,留美的;陳獨秀,留日的;劉半農,留法的;周作人, 留日的。重要的作家,如魯迅、郁達夫、郭沫若也是留日的。 由此可見,現代文學的誕生,外來文化顯然就是一股龐大的催生力量。
文教動力的促成
要推展精神層的改革,教育的普及非常重要。推行群眾教育, 除了辦,最有實效的辦,就「辦報。這一點梁啟超得準確,他認定要廣推文教,最佳方法就是辦報與革新小說兩途。19011921年,報刊、雜誌的刊行增加了十倍左右。梁啟超在戊戌政變時逃亡日,創《新小說19021917年間,以「小說」為主題的報刊雜誌就有二十七種。 報刊發達促成民眾教育:群眾的認識面拓展了,接觸文學作品的機會也增加了。另外,報刊雜誌的用語多是淺白文言或白話,現代文學的誕生與提倡白話文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報章使用白話,是白話代文言的一次實驗。還須補充的是:1917年以前已有官話運動,標準白話的使用日趨普遍;此外,又有官話拼音,以字母取代漢。民國,教育部召「讀音統一會,使白話於標準化。官話的普及,讀音的統一,使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地方都有基本的共同語,這對文學革命的發軔和現代文學的拓展都有莫大幫助。

以上三個現代文學誕生的原因不是個別的,而是相互影響的、扣連的,而且是延續着的,其後還發展成現代文學的文藝思潮,聚結成現代文學的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