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林語堂的幽默小品文

林語堂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曾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後又留學德國,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是一位學者型散文家,西方「風趣幽默」的文化氣息,配合他的「活潑靈動的思維」和「重視自我」的個人氣質,使他的散文別具「幽默小品文」的風貌。

1927年後,林語堂逐漸離開「語絲體」文風,建立自己的小品文藝術。從19321936年,林語堂創辦《論語》、《人間世》 和《宇宙風》三種小品文刊物,並發表約三百篇作品,以「性靈」、「幽默」和「閒適」為散文的三種精神支柱。「性靈」就是「自我」,他在〈論文〉裏高呼:性靈二字,不僅為近代散文之命脈,⋯⋯此二字將啟現代散文之緒,得之則生,不得則死。(見林語堂,1994

林語堂繼承周作人以晚明小品為現代小品的先導理論,強調小品文創作必須重視自我表現和獨抒性靈。「幽默」是小品文內一種語言格調和喜劇形態,也是作者的特殊用心,只有「幽默」才能將小品文磨成一面映照人生的明鏡,對人生的種種醜惡,作最溫厚和最耐人尋味的良性諷刺。「閒適」不單是散文裏的氣氛,也是字裏行間悠閑的筆調,揮灑而自然的意筆。

林語堂以生活裏細碎的事物為題材,在幽默的筆端和性靈的營造下,寫出不平凡的厚重意識。如〈我怎樣買牙刷〉、〈論西裝〉、〈酒令〉、〈喬遷〉,這些作品「小題大做」,效果卻平中見奇,幽默諧謔。請看他怎樣批評西服:

凡是頭腦清楚的人,大概都不會矯說硬領⋯⋯是一種助於健康的東西。即在西方,也有許多富於思想的人屢次表示他們的反對。⋯⋯這件可惡的服飾,使人在夏天不能適當地透氣,在冬天不能適當地禦寒,並一年到頭使人不能做適當的思想。⋯⋯至於桎梏人的全身,而僅僅留出一個頭部的自由,實令人不解。其種種服飾的不近人情無庸一一細說。(〈西裝的不合人性〉,見林語堂,1994

這種文字,嘲諷世俗凡「西洋必佳」的思想,調侃味道十足,筆調風趣而隱隱道出「中國衣衫實較為優容」這個主題。幽默小品不只是說說笑笑的短章小作,而是將道理包裹在文字內,再以一臉笑容說出來,效果之佳,林語堂做了最好的示範。19321936年間,林語堂出版《我的話》、《行素集》和《披荊集》等小品文集,其中〈論幽默〉、〈論夢想〉、〈論偉大〉、〈秋天的況味〉等都是難得的佳作,值得細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