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梁實秋的散文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他是新月社的中堅分子,是該派的散文家和文藝理論家。梁於1927年開始寫作散文,作品有《罵人的藝術》(1927),1940年後以一批「雅舍小品」飲譽文壇,從此《雅舍小品》一書風行不衰,乃有《雅舍小品續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等,他的散文,或稱之為「雅舍體」。

從內容風格來看,梁實秋多以個人生活或人生經驗出發,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瑣事,抒發人生理趣。有時談談人物,寫寫風俗,記記故園舊事,輕嘲俗人餿事,細諷庸人無聊。自嘲嘲人,或笑或惱,都有西方紳士和傳統士人的氣度,諷刺揶揄裏總有親切和溫厚,幽默詼諧中不失清雅灑脫的襟懷。

從寫作取向來說,梁氏一輩子好交友、讀書、議論,寫作則反「模擬」,重「個性」。讀書多,交遊廣,議論精,如以這種「寫作的生態」創作,作品必旁徵博引,慧見叢生。然而,梁既重「個性」,則其作品每每我行我素,當時抗戰之聲響徹雲霄,他偏刻意回避,寫的卻是日常人生的體察和玩味,他回避熱點題材,輕視「實用」,着重「韻味」,其深入處可見人性的透視和精神的愉悅,他的作品可說是具有諧謔幽默而理趣盎然的藝術境界。

從表達手法來看,梁實秋認為描寫要深刻,意思要遠大,格調要高雅,篇幅千萬不要長。他的《雅舍小品》,篇篇短小精悍,他不模擬,不造作,很多題材都是信手拈來,然後層層剝示,深刻又得體,風趣又雋永。他的幽默讓人看了先是笑,隨着笑後是嚴肅的思考,尖刻的諷刺手法常伴以貼切的幽默,不會使人笑了就完結了。

總括來說,梁實秋寫的題材雖小而微,如理髮、握手、下棋、寫字、送行、議價、洗澡、手杖、牙簽等,但都能「由平凡顯不平凡」。刻畫世俗生活之醜態,寫人生的體驗,具有喜劇作用和勸導作用。這種亦莊亦諧、富於理趣的手法,文字清雅精審的功力,是典型學者散文的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