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六書的理論

漢字雖然數量繁多,形體複雜,卻是組織嚴密、規律性很強的文字體系。究竟漢字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歸納起來,造字方法只有六種,就是傳統上所謂的「六書」。六書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種造字方法。以指事、象形方法造出來的都是獨體的「文」,形聲、會意所造的都是合體的「字」。至於轉注、假借所造出來的,則有「文」也有「字」。不過,有一點必須注意:六書雖然是漢字的造字方法,卻不是先有六書,才有漢字的;而是先有漢字,然後有六書,這是人們根據漢字的形體總結出來的造字理論。
六書是古人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方法,最早見於記述周代典章制度的《周禮》一書。《周禮.地官.保氏》指出,保氏的其中一項職責是用「六藝」教育貴族子弟,而六藝中的「書」就是六書,但什麼是六書卻沒有說明。
漢代是最早記載六書細目的朝代,有關細目可見於三處,包括班固《漢書.藝文志》引劉歆《七略》所說:「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鄭玄《周禮》注引鄭略所說:「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慎《說文解字.敘》 所說:「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三者的說法大同小異,只是次序並不相同。
上面三種說法中,以許慎的說明最為詳細。他以六書理論為主導,有系統地分析了每個漢字的形、音、義。《說文解字》可說是中國第一部研究和解釋漢字的專著,對後世漢字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許慎除了列出六書的細目外,還舉例解釋。《說文解字.敘》說: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這是與六書有關的最詳細說明。雖然其中還有不少問題尚待解決,但已成為後來六書理論的主要依據,歷代關於六書的理論,都無法超越這個範圍。我們現在也是基於許慎的解釋來探 討六書的理論的。
現存的資料來看,六書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最先列出六書名目的是劉歆,而第一個對六書作詳細解釋的人則是許慎,他更提出了有系統的漢字造字理論。
指事
按照許慎的說法,六書中第一種造字法是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意思就是說:指事這種造字法,讓人一看便知道某個字是什麼字,細心觀察更可體會這個字所要表達的意思。
譬如「上」、「下」個兩字,甲骨文作,古文作,小篆作 、 ,都是用筆畫、符號之間的位置表示上、下兩個不同的方位。「」代表固定的位置,一點或一畫在它上面的表示「上」的意思,在它下面的表示「下」 的意思。
正如許慎所說,我們一看便會明白這個字的含意。這 種造字法多用於表示抽象的事物,而且通過符號指示出來,所以稱作「指事」。在六種造字法中,使用指事方法造出來的字,數量最少。在《說文解字》的9,353個字當中,指事字只佔129個。
象形
六書中第二種造字法是象形。《說文解字.敘》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意思就是按照客觀物象的形狀描畫,隨著物體形狀的曲折變化利用線條把它勾勒出來。譬如「日」()、「月」()二字就是依照太陽、月亮樣子的特徵描畫出來的。正如指事字一樣,象形是較原始的造字法,使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都是獨體的「文」。在《說文解字》中,象形字約佔264個。
形聲
六書中第三種造字法是形聲。《說文解字.敘》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謂形聲字,就是以表示事物類別的字作為形符,再以一個與事物名稱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形作為聲符,兩者組合而成一個字來表示這一事物。例如「江」、「河」兩個字,本來都與「水」有關,因而以「 」作形符,並用與「江」、「河」兩個名稱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工」、「可」作聲符,組成「江」、「河」二字,表示江和河。
形聲字的出現對漢字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這類字有很強的衍生能力,可以隨著漢語的發展而豐富起來,以滿足語言的需要。使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字,不但佔傳統漢字數量的百分比最高(約為八成左右),在新造的漢字中,也以形聲字的數目最多。 譬如化學元素「鎢」、「錳」、「氖」等,其實都是用形聲的方法創造出來的新字,而且還可以不斷衍生下去。可以說,形聲是漢字造字法中最簡易靈活的一種,使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字都是合體字。
會意
六書中第四種造字法是會意。《說文解字.敘》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所謂會意,就是併合在意義上有關連的字,以顯示新字表達的意思。例如,由「止」、「戈」二字組合而成的「武」字,就顯示了「武」的目的在於制止干戈、防止戰爭。至於「人」、「言」合起來是個「信」字,表示信實、可靠是人們說話的基本原則。這種造字法稱為「會意」,是因為會意字會合兩個或幾個字的意義後,再產生新的意義來。因此,所有會意字都是合體字。利用會意這種方法造出來的漢字,字義會更加明顯,也更容易理解,大大提高了漢字的表意能力。會意字跟形聲字最大的分別,是前者沒有標音的聲符。《說文解字》共有1,254個會意字。
轉注
六書中第五種造字法是轉注。《說文解字.敘》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對於這幾句話,歷代的解釋各有不同,差別非常大。人們為此爭論不休,至今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說法。
以許慎所舉的「考」、「 老」 二字為例,究竟這兩個字為什麼算作轉注字,要解釋殊不容易。原因是這兩個字的形體相似,字義相同,而發音也相近(「考」讀作「kăo」,「老」讀作「lăo」)。我們應該從哪方面說這兩個是轉注字呢?《說文解字》指出「考者,老也」、「老者,考也」,相信就是所謂的「同意相受」了。那麼,要理解「建類一首」 的意思就更不容易了。「建類 」,即建立一系列表示事物類別的類符;所謂「一首」,即以表達某一概念而具代表性的文字為字首,如果某概念與字首文字表示的概念相同或近似,便用字首作類符組合成新字,這種新造出來的字就是轉注字。例如「老」這個字,本來「𡈼人、毛、匕」,即從人的毛髮變化來表示老的意思,其後即成為類符與字首,所有從「老」(或省作)的字都含有老的意思。「考」字「從老省,聲」,是其中一個在意義上與「老」最接近的字,可以與老字互相注釋,同意相受。此外,「耋」、「耆」、「耇」等字都是「從老」或「從老省」(   ),都含有跟「老」相關的意思。當然,這只是姑存一說而已,要了解轉注的真正意義,恐怕還要多作探討。
假借
六書中第六種造字法是假借。《說文解字.敘》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假借的意思,是本來沒有這個字,而借用了一個現成、讀音與這個字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表達。例如,「令」本是「命令」的「令」,讀音與「縣令」的「令」 相同,於是借「命令」 的「令」字來作「縣令」的「令」,不必另造新字。「長」的情況亦相同,本是「長短」的「長」,借過來作為「縣長」的「長」,雖然讀音稍異,但不必另造「縣長」的「長」字。由此可見,假借這種造字方法只是把不同意義的字音寄寓在同一個字形之中,它本身並沒有造出新字來,卻具有造新字的作用,可說是一種「不造字的造字法」。假借跟轉注相反,轉注造字法能使文字孳乳,那就是使文字的數量愈來愈多;假借造字法則以同一字形來表達不同的意義,使文字的數量減少。假借與轉注兩相應用,漢字因而得到平衡的發展。
傳統上,人們一直把六書的理論視為漢字造字的法則。但是,只有指事、象形、形聲和會意跟造字的關係比較直接,而人們對轉注和假借的理解並不一致,因此到了清代以後,便有學者提出「四體二用」的說法。他們認為前四者才是造字的法則,轉注和假借只是用字的方法。 無論怎樣,六書理論仍然是我們全面而有系統地認識和研究漢字的重要途徑,循著這個途徑 繼續探討,便會明白,漢字雖然數量繁多,形體複雜,卻是組織嚴密、極具規律的文字體系。所以,研究漢字必須從六書開始,並以六書作為津梁。
《說文解字》全書共收9,353字,歸納為540部,每部各建一首,統攝所有漢字。這部書建立以形連繫的編排方式,開後世字書以部首排檢的先河。此外,許慎編寫《說文解字》的時期,隸書已經流行,但由於小篆更能反映造字的本來面目,所以他仍以小篆為主。許慎在解釋字義時,儘量採用本義,如「西」字原本解作鳥巢,「萬」字本來解作毒蟲,現在這兩個字的本來意思都已消失。後人用上本義的,可說絕無僅有。然而,保留文字的本來面目或原意對後世人了解文字的源流和變化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