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周作人的散文理論

學者溫儒敏稱周作人「現代中國第一流散文大家,又作人的貢 首先在於對散文文體的理論確 周作人倡導美文,建議治新文學的人大膽試作。

「美文;他又提「言、即興」之,為散文的內容和創風格定位。

〈美文〉是一篇倡導性的文章,指出美文是藝術性的散文。美文是以抒情為主調的散文,特色是精緻、秀巧、帶幽默性,也可寫得雍容,像藝術品一樣。

周作人〈美文〉裏「外國文學,有一種所謂論,其大約可以分作兩類。一批評的,是學術性的。二記述的,是藝術性的,又稱作美文。這裏邊又可以分出敘事與抒情,但也很多兩者夾雜的。這種美文似乎在英語國民裏最為發達。……國古文裏的序、記與說等也可以說是美文的一類。但在現代的國語文學裏,還不曾見有這類文章,治新文學的人,為什麼不去試試呢?……我以為文章的外形與內容,的確有點關係,有許多思想,既不能作為小說,又不適宜做詩,便可以用論文式去表達他。他的條件,同一切文學作品一樣,只是真實簡明便好。我們可以看了外國的模範做去,但是須用自己的文句與思想,不可去模仿他們

周作人除說明美文的基本特質外,還舉出西方美文作家如愛迭生、蘭姆、歐文、霍桑、高爾斯威西、吉欣、契斯透頓等。這些作家的美文就是 Essay。就其形式和內容來看,Essay可視作小品文、隨筆、絮語散文等。周氏引入美文的概念,其後又將之鋪展成一套完整的散文理論,更認為美文是「個人的文學的尖端。寫作美文的態度和方法,在〈美文〉裏有簡約的指導

周作人首先指出,外國的「論文」可分兩類,一類是學術性的,一類是藝術性的。周氏用「論文」一詞不大確切,宜用「散文」一詞去代替。

周氏認為寫作論文(即散文)的基本條「真實簡明,以美文是藝術性的散,內容以敘事和情為題材,這看似尋常,但如要寫得不尋常,就要多練習、琢磨,周作人建議先學習外國的模範做去。愛迭生、蘭姆等人的美文,都很優美、雍容;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字風格,作家個性鮮明。周作人沒具體道出應怎樣學習這些模範之作,卻強調作者要用自己的文字語言寫作,不要一味模仿。

周作人在〈個性的文學〉表示,文章須有自己的個性,所謂有個性的文學是1)創作不宜完全抹煞自己模仿別2個性的表現是自然3)個性是個人唯一所,而又與人有根本上的共通4)個性就是在可以保存範圍內的有個性的新文學便是這國民所有的真的國粹的文

這裏所說的「個性」共舉出四點。第一點很簡單,第二點強調表現個性不能造作,也不扭曲個性,這與上面說過的「真實」相一致。第三點指寫作在表現個性時,也表現人的共性,即藉主觀以顯客觀,這內裏包括作者對個性的掌握,對人類共性的了解,這種說法與五四時期個性解放要求的關係密切。第四點似乎是為自己的作品作說明,確切指出小品文來自宋明小品。

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的〈導言〉裏說過寫小品文要靠內應,也要靠外援,所謂內應就是學習舊東西。周作人將新文學源流直溯到明代公安派,又抬舉張岱的小品文,就是要我們學習晚明小品。周作人提出這個說法,不是要我們將晚明的東西照單全收,因為時代易轉,學習晚明,還須顧及時代所。其,周漸漸「小品文」取「美文,使小品確立成為新文學史上一種獨立的文體,這也是時代所需。

周作人擔任《語絲》編輯後,更大力鼓吹小品文的創作。他在〈冰心小品序〉中「小品文則在個人的文學之尖,是言的散文,它集合敘事說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裏,用適當的手法調理起來,所以是近代文學的一個潮頭,它站在 他並以無視傳統古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為小品文的大纛,認定「言志」式散文是 小品文的正途,也是藝術價值之所在,倡言要復興言志派文藝。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本是兩個不同的古典文學觀作人用以說明散文的兩個方面,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導言〉中指「言志派的文學可以換一名,叫即興的文學,載道派的文學,也可以換一名稱,叫做賦得的文學。古(往)今來有名的文學作品通是即興文學。……言他人之志即是載道,載自己的道亦是言志。……新散文裏這即興的分子是很重要 

周作人出小品文抒發情思的精神特色,就是言志派散文,言志散文就是即興散文。即興,包括許多寫作姿態,它具備當下反應、不造作、率直,沒有特別企圖,隨心寫意、活潑、不拘束、自由 表達等等表達方法,為小品文指示了一條依心表意的寫作路線。

究竟要怎樣寫作小品文呢?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的〈導言〉裏舉出一些重點,就是要有澀味、簡單味,要雅,還要有「氣味

現據以上重點,細析如下
  1. 簡單味:簡單味就是凝煉、有概括力、有深度的文字;從用字來說,簡潔、精煉就是文字凝煉之意,要做到語言趨於樸素而精煉,概括能力高。從整體的表達手法來看,簡單化是不尚辭藻、不假雕飾、毫不造作的表現。
  2. 澀味:那是周對小品文的特別要求。溫儒敏有這樣的解「澀味是與苦相關,所以常『苦澀……『澀的審美追求包括語言風格上愛粗不愛細,喜暗不喜明,有意造成閱讀欣賞上的某些阻梗『陌生化,或者說增加『磨擦力 溫儒敏從審效果看周作人所說的澀味,大抵指不浮滑。澀,就是文字不一定順暢無阻。要有澀味,就是要有新的語言結構,如加入歐化語、古文、方言,並雜糅調和,造就新的、個人的語言風格,因此別人讀起來自然充滿澀味。
  3.  雅:所謂雅,周作人說是自然、大方,不要禁忌甚麼字句,或裝出鄉紳的架子。雅是一種文字風格,自然大方,不裝腔作勢,不擺高深架子;不要禁忌甚麼字句,要揮灑    「雅」絕不能是任意肆 而是在上面說的「內應」和「外援」都做到了相當工夫,才能展示這種「雅」的境界。
  4. 氣味:氣味是指個人特色,正如周作人說:人吃過甚麼東西就有甚麼氣味,這是個人生命特色的表現。這種個人的氣味,來自於個人的情趣和蘊藏的趣味。趣味的生發與作者的個人學養、性情有密切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