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何其芳如詩的散文

何其芳童稚時期在鄉中私塾讀書,「度過了憂鬱的蒼白色的少年期」(見《刻意集.序》),這十四年的私塾教育,使他愛沉默、愛孤獨,又養成深沉好思的性格。少年時期,他閱讀了大量舊詩詞和小說,對文字和音調有着高度敏感,又對他的詩歌和散文創作有莫大影響,「驚訝,玩味,而且沉迷於文字的彩色、圖案、典故的組織。」。其後,何其芳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大學期間已開始創作新詩和散文。1936年,《畫夢錄》獲「大公報文藝獎」,在何其芳一輩子裏,最精彩的就是這本散文集。

《畫夢錄》的語言是優美的、凝煉的,純美精緻的抒情語言是建構全書的組成部分。全書十七篇作品,都是詩意濃郁、文字細膩的散文,現代美文的體形和靈魂,由何其芳所締造。《畫夢錄》內容憂鬱而風格幽雅,詩歌的氣韻有之,小說的氣息有之,全書的特殊氣息就是「孤獨」。

以下試舉〈獨語〉為例,看其風韻之美和文字之美,文章一起首就很有氣氛:

設想獨步在荒涼的夜街上,一種枯寂的聲響固執地追隨着你,如昏黃的燈光下的黑色影子。(見何其芳,2007

獨語是孤獨的腳步踏荒涼的夜街而來,一下筆就是聽覺的與視覺的感性描寫脫羈而來,句子裏的含意帶點循環不休的提示,那是獨語的喋喋不休和固執不捨的暗托,寫得細膩。所謂詩化的散文,請看看下列文字:

街上愈荒涼。暮色下垂而合閉,柔和地,如從銀灰的歸翅間墜落一些慵倦於我心上。我傲然,聳聳肩,腳下發出淒異的長歎。

「涼」、「間」、「上」、「然」、「肩」、「歎」可作「寬韻」視之,「閉」、「地」押韻。這段文字是〈黃昏〉的第二段文字,如作分行處理,含意、氣氛和節奏都有詩歌的特色:以銀灰的歸翅映襯暮色,以「慵倦墜落」寫「暮色的下垂」,虛虛實實相互烘托,很有詩歌的形象技巧;寫自己的反應,則是先傲然,再而是聳聳肩,再後是踏步而前,那腳步是淒異的長歎,這又給前句「街上愈荒涼」作呼應,而且是一個「具體的」(帶聲音)的呼應。整段文字的聲調、節奏、意境和結構,都是詩的才情。其他例子,請看〈黃昏〉第一段,以及《畫夢錄》裏〈扇上的煙雲〉、〈墓〉、〈秋海棠〉、〈獨語〉、〈夢後〉等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