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無疑是一位充滿傳奇的人物,他從躬耕南陽的一介平民,躍身成為劉備陣營裡的頭號軍師、蜀國丞相,其華麗轉身雖然與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睿智的政治思維有很大關係,但就成功者創業選擇角度來看,他著實跟對了人,選對了老闆,押對了寶,這是極為重要的先決條件。
在諸葛亮出山前,正是三國戰亂之際、群雄逐鹿之時,然時他有許多的機會可把握、有許多的機遇可選擇,若以「三國」論之,諸葛亮起碼有三個大老闆可供其選擇,一個是挾天令諸侯的「曹操」,一個是盤踞江東頗有口碑的「孫權」,最後一個是被曹操攆來攆去的中山靖王之後劉備。
就現實面而言,曹操當然是首選,只因曹操的實力最強,不僅優勢雄厚,更有重才惜才的慧眼,若跟著「曹老闆」打天下,自然成功的把握最大、效果最好,但諸葛亮為何不願意選擇曹操呢?實值得玩味!
「諸葛吾維」愚思,孔明定以為曹操孤高自負,不一定能看得上他這個無名無分的鄉野村夫,也可能曹操身邊的奇人異士甚多,去了不一定會受其重用,再則曹操生性多疑且嫉妒心是很強的人,跟了他不一定有好結果,搞不好還要掉腦袋,這刀口舔血過日子的代價太大了,而劉備此時儘管實力最弱小,就連自個兒的立錐吋地都沒有,還得厚著臉皮靠中山靖王的名號,借得劉表之隅處方能暫時安身立命,處境十分窘難,還隨時都有可能被虎視眈眈的另外兩勁敵吞併,然雖如此,但諸葛亮卻是選擇了他,喂!「吾維」別呼嚨!那東吳的孫權呢?選他也比選劉備強呀!呵!呵!吳主年紀最輕,又有周瑜、魯肅、張昭等人又全是「遺臣」,要真到了東吳?想要出頭天?何年何月?真是難上加難呀!況何要真選擇了「東吳」為出山之處,那演義不就要改寫了,大夥就別再為難「羅貫中」啦!否則今日咱們所讀的「三國」不就成了「周瑜三氣孔明」了嗎?哈!哈!哈!
「諸葛吾維」收思續言,諸葛亮選擇劉備的原因咱覺有四:
首是,劉備出身背景純正,乃中山靖王之後,漢室皇叔,上承天意,下順民意,光這一點就比名不正、言不順的曹操來得強,其次是,劉備首重情義,禮賢下士,德馨遠播,還有一顆懷柔之心,跟著這樣的老闆是放心的,不必擔心受怕,起碼睡得穩,大字睡;吃得飽,酒菜香,明朝起床定還能看到太陽,再次,劉備的手下關羽、張飛、趙雲等虎將,卻沒有一個能運籌帷幄、足堪大任的謀臣,在這樣的環境裡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第四就是,越是不起眼的企業,越是能張顯出自己的能力,也就越是能得到老闆的器重(咱當初就是靠第四點,謀得一職,得其一位)。
所以,咱要是諸葛亮也會和諸葛亮一樣,將施展抱負的機會鎖定在劉備的身上,然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選擇是十分正確的,是極為明智的,也是成功的,當然,諸葛亮是不是如吾所說,如此想法,不得而知。
咱抒文非強迫式的「說三道四」,而是「閱讀」後的體會感想,期勉自個兒能替咱家後輩能做些什麼?或留些什麼?咱道:「良禽既懂擇棲木,咱們有權選明君。」,當今世道競爭如此激烈,人與人,國對國,您自個兒要真是個「諸葛人才」,就應當有所啟發、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進步,選對了主子,您是「人才」!選錯了老闆,那您可是「奴才」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