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是三十年代一位極出色的詩人,他的詩晶瑩潔淨清澈圓渾。
卞之琳的詩寫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深邃和幽玄,將詩意探入清淵,並讓文字泛出光芒、漾出詩境,使我們可從文字表面看出美,又可從文字映照的深度看出淵懿。
綜合地說,卞之琳的詩歌有以下幾點特色:
- 在內容方面,詩歌表達的多是個人感受,特別是對人生、對命運、對社會現實的諸多觸感和深思,而這些觸感也偏向悲戚、灰白。
- 意象運用得出神入化,詩人以極奇妙的想像營造意象,讓詩意在想像和意象中不斷旋轉,也使詩意顯得含蓄、曲折。
- 語言方面,口語、文言、歐化句兼用,也用得極自然貼切,字句凝煉簡潔,每一句、每一字要負擔的意義和藝術作用都重。正因如此,文字的反映面就廣闊得多,供讀者想像、思考的空間也就更多。
〈秋窗〉
像一個中年人,回頭看過去的足跡,
一步一沙漠,從亂夢中醒來,聽半天晚鴉。
看夕陽在灰牆上,想一個初期肺病者,
對暮色蒼茫的古鏡,夢想少年的紅暈。
(1933年10月26日,載《漢園集》)
〈秋窗〉是一個充滿畫意的題目,詩歌結構精妙,須細看才能領會。
第一節描繪秋窗一如中年人,以人到中年這個意象寫秋;接着寫「一窗秋景」,那是中年人在「亂夢中醒來,聽半天晚鴉」,「半天晚鴉」也是秋聲秋色的間接描繪;那中年人在鴉聲裏回想過去,那「過去」就是「一步一沙漠」走出來的。沙漠是廣漠無涯的枯乾,因此,「一步一沙漠」反映中年人經歷過那廣大無依的寂寞和枯乾。在這一節裏,視覺、聽覺、追憶等手法都用上了。
第一節最後一句是「聽半天晚鴉」,用以引起第二節的首句「看夕陽在灰牆上」。秋似夕陽,詩中那人也「夕陽」,是一個初期的肺病者,他的前境也不多了,也是「秋」的氣息;再後,秋天又可以是中年人眼前那面暮色蒼茫的古鏡,那病者未敢展望短促的前境,只能攬鏡追憶少年時沉澱了的青春。「秋」恰如人生後半的殘餘,悽愴如夕陽的慘淡,只容追憶,前望難堪。
詩歌以人寫秋窗,從整首詩的內容來看,秋窗就比作「一個中年肺病者,在夕陽的鴉聲裏夢醒,一面回顧從前生活的枯燥,一面攬鏡愐懷昔日的青春。」一窗秋景,也就是一齣人生的秋暮愁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