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稱界定:
由於政治的因素,中國在1949年后,區分為大陸、台灣、香港三地。中國文學的發展,也隨之各有曲徑。
兩岸三地的文學發展,由於政治處境與思想的不同,在上世紀後葉,也就各有不同的脈絡。
為了易於辨別,我們比較直觀的區分稱呼為:大陸文學、台灣文學與香港文學。這時期的文學發展,迄今尚未結束。
2.「中國當代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的關係
「中國當代文學」是相對於「中國現代文學」而存在的一門學科。從邏輯上看,中國當代文學是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後續研究,概念的出現按理應該晚於中國現代文學。然而,
事實上,這兩個概念幾乎是同時在 20 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為了強調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具有劃時代地位,在沒有經過充分論證的情況下,一些大陸的學者就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的文學命名為中國當代文學,這種提法迅速取代「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中國新文學」概念。此後,20世紀的中國文學史就習慣性地劃分為中國現代文學與中國當代文學兩部分。具體說來,20世紀上半葉的新文學創作納入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領域;而20世紀下半葉的新文學創作則歸入中國當代文學的範疇;把1949年—20世紀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時刻—簡單地視為兩個文學時代的歷史分界。
然而,中國當代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難以截然分明。在今天,很多學者都發現中國當代文學的發生與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左翼文學運動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毛澤東在延安開展的文藝整風運動和工農兵文藝實踐,更可以視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直接源頭。此外,部分在大陸地區一時未及全面發展的現代文學思潮,例如現代主義與城市文學等,卻又在香港和台灣地區以不同方式變奏延續。
3.我們的選擇:
為了方便身處於21世紀現代讀者的認識,我們將直接選用大陸文學、台灣文學與香港文學的稱呼方式。
我們將先介紹台灣文學,接著是香港文學,最後再回頭介紹大陸文學。但是讀者應該有這樣的歷史認識,特別是認知到台灣文學與香港文學,具有從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新文學運動,有千絲萬縷,無法割捨的延續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