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夏衍《上海屋檐下》剧情

內容精要 這是一個發生在鬱悶得使人不舒服的黃梅時節的故事。從開幕到終場,細雨始終不曾停過。雨大的時候丁冬的可以聽到簷漏的聲音,但是說不定一分鐘之後,又會透出不爽朗的太陽。空氣很重,這種低氣壓也就影響了這些住戶們的心境。從他們的舉動談話裡面,都可以知道他們一樣地都很憂鬱,焦躁,性急。

正是在如此“梅雨”中,夏衍描寫了“上海屋簷下”一群小人物的苦悶、悲傷和希望。

劇本通過一座弄堂房子裡五戶人家的一天經歷,十分真實地表現了抗戰爆發前夕上海小市民的痛苦生活。在這黃梅天一樣晴雨不定、鬱悶陰晦的政治氣候中,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淪落風塵的棄婦施小寶,被流氓逼迫去賣淫,她想掙扎,然而四顧無援,終於跳不出邪惡勢力的魔掌。老報販“李陵碑”孑然一身,他的獨生子在“一·二八”戰事中參軍犧牲,使他孤苦無依,精神錯亂,成天哼著“盼嬌兒,不由人,珠淚雙流????”酗酒解愁。失業的洋行職員黃家楣,正陷於貧病交困中,偏巧這時辛辛苦苦培植他到大學畢業的老父親從鄉下來了。老父親滿以為這個自幼就被看作為“天才”的兒子,早在上海有了“出息”,實際上“天才在亭子間裡面”。兒子兒媳企圖用借債、典當把窘狀隱瞞過去,強顏歡笑,誰知老父親耳聾心不聾,私下發覺了實情,立刻托故回鄉,臨走還把自己最後一點血汗錢,偷偷留給了小孫子。小學教師趙振宇安貧樂命,與世無爭,可他的妻子卻愁窮哭苦,嘮嘮叨叨,為討菜販的一點小便宜竟至連蒙帶唬,關門抵拒。“回身摸袋,故意遲疑,好容易將兩個銅板交給賣菜的,當賣菜的挑起篰正要走的時候,她就很快地從他的篰裡面拿了一支茭白。”作為劇中主線的,是二房東林志成、楊彩玉一家的故事。

林志成是一個工廠中的下級職員,他不僅由於做著亦“牛”亦“狗”的工作而整天擔憂、賭氣,更由於被監禁十年、久無消息的匡複的突然歸來,使他禁不住良心的譴責。匡複是革命者,是林志成的好友,是楊彩玉的丈夫和葆珍的生身之父。匡複在被捕時託付志成照顧其妻女,後來匡複數年音訊杳無,志成與彩玉在患難中相愛同居。現在匡複意外地出現,志成啞然如遭雷擊,慌然不知所措,只從牙縫裡擠出“你,你,”兩個字,沖到匡複身邊“差不多抱住了他,但是一瞬間後,面色又慘變了”。他想以倒茶找煙來掩飾自己的窘態,卻欲蓋彌彰。匡複探問妻女的下落,他欲說不能;匡複聽說妻女很好而感激他的救助,更使他羞愧難言。而妻子與朋友 同居,這對滿懷喜悅來找尋妻女的匡複來說,更不啻當頭一棒。他內心異常混亂,隨即頹然坐下,只茫然地、“學語似地”說: “同———居了!” 長期的牢獄生活損害了他身體的健康,而眼前的尷尬局面又給了他意外的苦楚和酸辛。彩玉過去是同情革命的少女,為同匡複結合而脫離家庭,可匡複被捕後,孤苦、貧窮的磨難逼得她退卻了,她在誤以為匡複已經遭難的情況下與林志成結合,變成一個小心翼翼隨順夫權的家庭主婦、生活的奴隸,儘管她的感情還在前夫與後夫之間痛苦地掙扎著,劇本借助於戲劇衝突所表現的人物這種種生活處境和精神面貌,無一不是與那個社會密切相關的,無一不是那個黃梅天一樣壓得人透不過氣來的政治氣候帶來的結果。正是通過人物的不幸命運,劇作對當時的黑暗社會和國民黨反動統治提出了深沉強烈的控訴。

作者對這群人物的未來還是抱著希望和信心的。他把希望寄託在葆珍等“小先生”身上。孩子們高唱《勇敢的小娃娃》歌,朝氣蓬勃,表達了“大家聯合起來救國家”的決心。這歌聲促使匡複重新振作起來,毅然出走。他聲稱,這“決不是消極的逃避”,並鼓勵朋友們“勇敢地活下去”!他終於是一個革命者,用革命的理想克服了個人生活上的傷痛,走上“救國家”的人生大道。———舞臺上從遠處轟轟然響起驚雷之聲,預示著令人沉悶的黃梅天即將過去。

  
人 物 林志成——三十六歲。
  楊彩玉——其妻,三十二歲。
  匡 複——彩玉的前夫,三十四歲。
  葆 珍——其女,十二歲。
  黃家楣——亭子間房客,二十八歲。
  桂 芬——其妻,二十四歲。
  黃 父——五十八歲。
  施小寶——前樓房客,二十七八歲。
  小天津——她的情夫,三十歲左右。
  趙振宇——灶披間房客,四十八歲。
  其 妻——四十二歲。
  阿 香——其女,五歲。
  阿 牛——其子,十三歲。
  李陵碑——閣樓房客,五十四歲
  其 他——換舊貨者,賣菜者,包飯作夥計等。
  布 景 三幕同一場所。
  時 間 一九三七年四月,黃梅時節的一日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