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中,散文小品有兩條主要路線:一是魯迅提倡的「匕首投槍」式散文;一是周作人提倡的「獨抒心靈」的閒適主義作品。香港的散文基本上沿襲了後者的路線。70、80年代,學院派散文同樣以這路線為主,着重閒適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見,小品是香港散文的精粹所在。
報紙副刊在推動散文小品的發展上居功至偉,更是散文發表的主要陣地。50年代香港報紙專欄本以連載小說為主,60年代專欄式散文漸多,70、80年代的專欄富香港本土生活氣息。
專欄式散文在80年代進一步發展成專業分工的模式,如飲食、
財經等領域,不限於文學範圍,專欄以外,文化雜誌刊登較長篇散文,散文富於創新和實驗性,往往挑戰慣常的俗見。
香港散文可分為以下派別:
• 傳統派:學養極佳,經驗豐富,見聞亦廣,用字遣詞,起承轉合,均有規矩法度。
• 學院派:大多在大學任教,受西方現代文學影響較深,又受報章框框的限制,着力追求文學價值。
• 載道派:議論縱橫,言必有物,有心人也。
• 綠色派:着重環保綠色思想的鼓吹。
• 社會派:對本港社會事物表現出的急切的關注。
• 溫情派:以人情味見長,鼓吹和諧與互援。
• 活潑風趣派:着重趣味,不戴道學帽子。
• 清醒派:文字及意念均清醒可人,不落俗套。
• 紳士派:溫文爾雅,以氣度見長。
• 新潮派:文字思想,都以打破觀念規範為樂。
• 其他如:談書派、旅遊派等。
總括而言,香港散文風格多樣,不拘一格,充分表現作者不同的個性和時代脈搏,富香港本土生活氣息,也很能反映城市的發展和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