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香港文學的整體特色

在整體而言,不同年代的香港文學有不同取向。相較同時代的中國內地和台灣,相對而言,香港較不強調政治性,作家創作較自由、獨立,同時作家的社會地位較低、政治支援亦較少;另一方面,香港的主流中文教育多以五四文學作品為範文,內容側重內地經驗,長期漠視本土作家的成就,直至90年代才逐漸改變。

香港的出版事業和文化環境容易受商業元素左右,一些非商業或未有照顧大眾化口味的作品,難以在「市場」上生存。除了一些合乎大眾口味的武俠小說和愛情小說,或為大眾所熟悉的知名作家的作品,香港文學書籍和文藝刊物一般不容易在商業出版市場中圖利。

然而合乎大眾口味與否與作品的優劣是兩回事,通俗文學作品當中也有很多認真和優秀的作品。純文學則發展語言的表現能力、創新文學的形式、探討人性、關注社會,提出多元的思考,作家多以同人形式自辦刊物,繼承五四文學傳統的同時亦吸收外國文學的技法,勇於在藝術手法上創新,作品的實驗性強,自有獨特的意義。

香港的純文學和通俗文學各有不同的取向和內部標準,針對不同的讀者,宜分別評論,優秀的純文學和通俗文學實際上具有同等價值,它們共同構成了香港文學的整體。

商業元素之外,政治局勢的變化,也對香港文學有不少影響,如左右翼意識形態對峙對5060年代香港文學的影響、九七回歸問題對8090年代香港文學的衝擊等。此外,獨特的社會形態、城市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也在不同年代影響香港文學的發展。總括來說,各種商業、政治、社會、經濟等元素,可說是香港文學發展的外在因素,共同構成了香港文學的整體特色。

另一方面,無論外界的變化如何,香港文學界內部在不同年代,始終都有不少有心人撇除市場、利益和政治的考慮,默默堅持文學的創作和出版,對五四新文學傳統有不同方面的繼承和發揚,也有向西方現代文學的手法借鑑,配合香港的生活體驗,作出別樹一幟的創作,香港的通俗文學作者也往往由於靈活多變的題材和手法,創作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前仆後繼的堅持、靈活多變的創意,可說是香港文學發展的內在因素,一直貫徹不同年代的創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