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30、40年代的香港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程的連繫

20年代中期,香港青年透過來自上海的新文學刊物,接觸內地的新文學作品,接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部分人開始寫作,成為香港早期的新文學拓展者,透過創辦文學雜誌或編輯報紙文藝副刊,將內地的文學風尚,包括象徵主義詩歌、現實主義小說等,引入香港。1927年魯迅來港發表演說,批評香港保守的文化和教育,對香港的文藝青年產生一定影響。

30年代香港作者的作品不限於本港的刊物,也有投稿到內地的報刊雜誌發表作品

抗戰期間,大批內地作家來港,包括著名的蕭紅、茅盾、戴望舒、蕭乾、夏衍等等,他們利用香港相對自由的言論空間,繼續發表作品、出版刊物或主編報刊,把中國新文學的傳統帶到香港,也豐富了香港文學的內容。

由此可見,香港文學並非孤立地發展,它根源自五四新文學,也對五四文學傳統有不同的繼承,早期的香港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程密切相關,及1949年之後,香港文學因着相對自由的政治環境,走上與中國內地和台灣都不同的道路,逐漸形成更鮮明、更獨特的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