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少時不喜讀書,遊手好閒,常被老父所罵,然因為人海派,個性爽朗,東混西盪,居然當時還能得一泗水「亭長」(亭長是啥?哈!哈!當今「里長伯」啦!),怕已算是劉邦最高立功之作為了,要不是他識人識己、「用人」有方,能駕御「漢初三傑」,說句難聽的,他何德其能?哪有資格當皇稱帝?然雖如此,咱也不得不佩服劉邦,這也算是劉邦厲害的地方(會讀書僅善陽謀,不喜讀書更懂權謀),就連他的後代子孫「劉備」都未能得到他「用人」的一髓一骨呢?劉備曾擁「龍、鳳」卻沒能安天下,最後,也只稱「帝」兩載便病死,真是愧對劉邦高祖引以為傲的「用人」之術呀!
言歸劉邦,話說用人,漢立初年,急需人才,大臣「魏無知」向劉邦舉薦降臣「陳平」,因劉邦深信魏無知,便封陳平為護軍中尉,但過沒多久,有人偷偷對劉邦說:「陳平只有花拳繡腿,沒啥真才實學,不僅如此,同時他也是一個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投楚又不合己意,無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現在才剛剛做了官,就收受別人的賄賂,重用這樣的小人,後患無窮!」。
劉邦聽後非常生氣,便來責問魏無知,魏無知回答道:「我舉薦的是陳平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品德再好卻沒有才能的人,能幫您打天下嗎?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若要等到既有才能,品德又無可挑剔之人,那要等何年何月呀?請皇上對臣所言多加深思,看看是否有其箇中道理。」。
劉邦雖無啥大才,卻是個兒一等一善於「用人」的皇帝,他召來陳平問之,陳平聽罷劉邦質疑,自信地回答:「我離開魏王,是因為他一意孤行;我離開楚王,是因為他疑心太重、任人唯親,我投奔皇上,是因為聽說您是一位任人唯賢的明君,我在您這裡可以施展才華,我的確收受下屬的賄賂,但您可以派人去我家裡查看,我對收受的賄金一兩未動,全部用軍印貼著封條,封條上寫著『特殊軍餉』幾個字,我是想用這筆錢作為打仗時的賞金,因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劉邦聽後大喜,他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聽信一面之詞,錯失良臣,他不僅加升了陳平的官,還任命他專門監督諸將的「監察官」,從此,陳平一心一意輔佐劉邦,幫他奪取天下,自己也官至宰相,成為西漢的著名謀臣。
咱用人愚思,遴選人才,不能苛責挑剔,而當用其所長,控其所短,文武分治,資源共享,武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文臣在內慎言無私謀國,如果君主具有寬闊的胸襟和睿智的眼光,那他的「天下」必定滿目俊才,反之,那些歎怨自個兒身邊沒有賢才的人,多半是因為他沒有發現人才的能力。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