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從民歌談台灣詩歌四則

一、
台灣的詩總是會有歌。這是台灣詩歌的特色,也很正確地描述了台灣的時代性。
這樣既前進又懷念,說我們的成長,就是台灣性格內涵的部分。
介紹台灣詩歌文學,要把握這樣的背景,成為一種文學品味欣賞的部分形式,卻已經不是在講授中文課了。這是文化探索領域的部分。


二、
台灣的詩歌中,常見提到風與花,我們和這些景物是如此的熟悉,伴隨著我們生活與成長。
台灣的詩歌,也有說我們如何平實、腳踏實地的生活,有說對阿爸阿母的思念情懷,但是台灣詩歌少見內心的苦悶、掙扎、憤怒。台灣的詩歌,很少是以吶喊的形式出現。
我們其實應該感念能夠在如此和平的時代生活。


三、
羅大佑在台灣歌壇,有相當的份量。他與眾不同,不止是因為酷酷的造型、磁性的嗓音,他對時代敏銳,唱出人們的心聲,他富有哲理的歌,例如這首彈唱詞,又能夠引領人們進入沉思。


四、
那些吵課綱要修改的人,是否真的明白中文的本質與文化藝術的價值?還是純粹是台灣主體政治意識在作祟,而無視與真正的語文和文化涵養?
如果這樣能夠引領我們心靈升華,倒是好事。
先聽聽這首齊豫演唱,羅大佑作詞編曲的《船歌》,感受一下。
齊豫本人不僅歌聲風格、一副“姐兒”的模樣,就很帶韻味。
而《船歌》的歌詞,藝術性強烈。
沒錯,齊豫和羅大佑的組合,有很強的中國風。但是,重點是,他們合作呈現的,就是一副中國潑墨山水畫般的意境。
吵課綱要修改的人,能夠領悟這樣的高文化價值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