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後期指1941至1945年,劇作特色如下:
- 劇本主題的開拓與深化:早在1938至1940年,已有反映兵役問題的作品,如《壯丁》、《包得行》,深入反映當時兵 役制度裏的嚴重問題。曹禺的《蛻變》、夏衍的《愁城記》等,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接觸面都有所擴展。
- 劇作特色:
a.
歷史劇:歷史劇的取材,以先秦戰國政事和太平天國舊聞居多。這些作品都以歷史故事來救世道,挽危亡。
b.
諷刺劇:抗戰後期的諷刺劇具有嚴肅的政治目的,有些作品更寫出整個時代的憂患和苦樂。如夏衍的《法西斯細菌》、《芳草天涯》,宋之的的《霧重慶》,于伶的《夜上海》,陳白塵的《結婚進行曲》等。
c.
喜劇:幽默和嬉笑怒罵的喜劇作品,其中具代表性的有陳白塵的《升官圖》、吳祖光的《捉鬼傳》、宋之的的《群猴》、丁西林的《三塊錢國幣》等。
d.「改良劇」或「改編劇」:例如田漢和歐陽予倩都有改編傳統戲曲的劇本出版,田漢有《江漢漁歌》、《土橋之戰》,歐陽予倩有《梁紅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