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期是一個偏於理性的時代,理性時代加上啟蒙思想,實有利於寫實主義的發生。
現實主義與五四早期的現代文學
1917,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裏已公開聲言要建立國民文學、社會文學和寫實文學。1918年,胡適提倡「易卜生主義」時也說:「易卜生的文學,易卜生的人生觀,只是一個寫實主
義。」(見胡適,1972,頁205)。現代文學的第一幕,就展現文學的「寫實」功能,這種寫實的精神發軔於五四時期,迅速地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奔流。
現實主義取式於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思潮,基本精神是「如實地表現出那個時代的風格、 思想和它的面貌。」(見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編,1981,頁175)十九世紀的歐洲作家強調冷靜觀察和解剖社會,創作時力求「真實」。中國引入現實主義,突出的也是「真」的概念,目的是要提倡一種有別於載道式的文學觀念。
這時期文壇不斷引介外國現實主義的理論和創作,在眾多外國創作中,中國現實主義的作家愈來愈靠近俄國,傾向果戈理、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作家,魯迅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取法自果戈理同名小說,就是最佳例證。作家借鑒和吸取西方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的長處,結合原本的藝術特色,創造了嶄新的藝術風格。
現實主義與二十年代的現代文學
1921年是現代文學極重要的一年。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文學刊物《小說月報》以白話刊行,5月,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創刊。隨後,不少文學社團如文學研究會、新潮社、勞動文藝研究會的創作路線,都邁向現實主義。1925年以前的現實主義文學,可以總結為「為人生」和「改造社會」兩個目標主題,這裏顯示了兩層意義。
其一是為人生而藝術:把人生看成是文學唯一的或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內容,即以社會、人生的真實情景與藝術的表現手法融 和配合,以文學創作的方式表現。主導者是人生,「反映」的是現實人生。
其二是為改造人生而文學: 文學價值不只限於反映現實的人生、社會,而是激勵人生、改造人生、指導人生、重建人生,提升人生價值等高層次理想。
文學研究會眾多作家基本上都是這兩個目標的實踐者。問題小說就是現實主義作品較具代表性的例子。1921至1925年間, 問題小說盛極一時,主要作家有冰心、葉紹鈞、許地山、廬隱、王統照等,問題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借小說去反映或解決問題。這些問題不外是家庭變故、婚姻的痛苦、教育之不良、婦女的不平遭遇等。這類小說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並帶着主觀經歷和看法;除了寫實外,還沾着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作品風格色彩較豐富。
1923年左右,鄉土小說開始成為另一種寫實主義的潮流。鄉土小說主要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把鄉土氣息、農民生活化為藝術題材,反映當時農村的種種痛苦和農村婦女被欺壓的實況。這派作家如王魯彥、蹇先艾、許欽文、彭家煌等,以寫實手法展示栩栩如生的民俗生活圖卷,又具體細微地描繪農民的心理和生活實況。
1925年5月30日,二千多位學生聲援上海棉紗廠工人罷工,
英巡捕竟武力干預,當場槍殺數十人,這就是「五卅慘案」。五卅慘案後,「文學研究會」聯同「少年中國」等十二個團體,組成「上海學術團體聯合會」,發表反帝國主義暴行宣言。從這時起,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基本內涵、性質、特徵等已經醞釀根本轉變,現實主義思潮由原來的發展路線轉變為革命的、社會主義的新寫實路線,出現「革命文學」。1927至1929年期間,革命文學如雨後春筍般勃生,當時的作品幾乎都有一個共同模式,就是「革命 + 戀愛」,顯得有點公式化。後來這種新思潮凝 聚成左聯的基本創作方向,成為文學思潮中另一股主流。
現實主義與三十年代的現代文學
1930年左聯成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作品漸次湧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基本特質,是要真實地、具體地反映現實,帶有強烈的社會政治色彩。
踏上1930年,茅盾的《蝕》出版,柔石發表精彩的短篇《為奴隸的母親》,緊接着是丁玲的《水》(1931),吳組湘動人心魄的《官官的補品》(1932)。1932年,茅盾又創作了出色的《林家鋪子》,翌年(1933)《子夜》出版,文壇震動,瞿秋白稱1933年為「子夜年」。上海商界的險惡、資本家、實業家、工人之間的矛盾,在《子夜》裏給描繪得入木三分。
1933巴金的《家》出版,把現實主義作品推向另一道高潮。此外,詩歌由聞一多的愛國詩到臧克家的鄉土寫實詩,戲劇由洪深的《五奎橋》到曹禺的《雷雨》、《日出》,都是現實主義思潮的重要作品。
現實主義與抗戰以後的現代文學
自1937年起,抗戰救亡的呼聲不絕,寫實主義思潮成為整個文壇的主導思想,抗戰意識的小說湧現。由蕭軍、蕭紅等東北作家到上海孤島裏的作家,大家都以親歷的經驗,創作了一批有血有淚的抗戰和鄉土主題的小說,如《科爾沁旗的草原》(端木蕻良)、《呼蘭河傳》(蕭紅)、《邊陲線上》(駱賓基)、《差半車麥秸》(姚雪垠)等。抗戰後期,丘東平、碧野、蕭乾、曹白等又寫了一批非常出色的報告文學,描繪悲壯的抗戰事件和人物。
1937年後,別樹一幟的還有諷刺小說,以輕鬆的筆觸摹擬着炎涼世態、水深火熱的紛亂世局。欲笑仍哭的諷刺小說是寫實主義文學的另一籃鮮花,張天翼、沙汀、錢鍾書、老舍等都秉筆為現實主義寫出一抹諷刺的色彩。張天翼的《華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館裏》、錢鍾書的《圍城》,都是這類作品的表表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