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中國的詩詞

章太炎在論及「文學之派別」時說:「文學可以分為有韻無韻兩種:有韻的今人稱為『詩』,無韻的稱謂『文』。」其實,韻文的種類甚多,除章氏所指的「詩」外,「詞」也是有韻的。詩與詞,則屬韻文,除有韻外,其形式和音樂感與神話、寓言和小說不同。
中國詩歌的歷史源遠流長,詩歌的優秀傳統一直沒有中斷過。唐詩和宋詞更是中國文學史上兩大高峰,可以說,詩詞不但是韻文的代表,更是中國文學的主流。
中國素有「詩國」之稱,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源遠流長的文學體裁。自《詩經》開始,經過秦漢、魏晉、南北朝,至唐已達顛峰。宋以後,詩雖仍有發展,但另一種新興文體已經迅速崛起,這便是後來與詩在韻文史上雙峰並峙的詞了。
從文體發展的角度看,由原始歌謠起,中國詩體之句式由二言、三言、四言、雜言,而五言、七言,體制則由古體發展至唐代的近體,經過長期的演變,最終是五七言古近體詩成為百代不易之體。
關於詞的起源,眾說紛紜,但詞作為一種文體,在盛唐時已出現,至北宋而臻於完備。詞是一種音樂文學,是與樂曲相配合的歌辭。事實上,如果不理會音樂,離開了樂曲,詞本身可說是一首詩,是一首講究平仄和押韻的詩。正因為詞和詩關係密切,所以詞又為「詩餘 」。詞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