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漢以後,中國社會開始正式步入封建時代。特別是當短祚的秦王朝歷史(前221–前206)匆匆掀過,長壽的漢王朝(前206–後220)登上政治舞台之後,逐漸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強盛 的大帝國。
這樣的政權,自然需要選擇和建立一套與之相配合的思想文化系統,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包括他們的文藝思想開始得勢,漸漸被起用和改造成為官方的統 治學說、指導思想,當然也就成為用來指導文藝和文學創作的方針政策。可以說,中國兩千年的正統文學思想,就在漢代正式確立。
這種正統的文學思想,在當時具有明顯的兩面性:一方面堅決要求文學必須為政教服務,將文藝緊緊地納入了政治軌道;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儒家文論家又都明確地肯定文藝有批評諷諫上政的作用,主張要用文藝來改善政治,當然這種批評要有一定的分寸。雖然肯定文藝的抒情本質和功用,但亦主張對所抒之情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其泛濫。這種正統文學思想和文藝政策的代表,就是《毛詩序》和揚雄的文論。
此外,著名的《史記》作者司馬遷所提出的「發憤著書」思想,也應歸於儒家文論的大範疇之內。《論衡》作者王充的「尚真」思想,則是針對東漢時期儒學走向神學化的不良傾向而提出的,也代表著儒家文學理論批評的積極進步方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