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懂懂習詩韻(一)
望天陰霧綿綿,晨溫輻射寒涼,整冠繫巾依舊,套履安步當車,
伏首埋案當前,一杯吾維咖啡,檢視今日工作,問題出現眼前,
試算程式漏洞,吾維動腦連結,正常數據再現,立馬修改解決,
稍適歇息思起,敲鍵臉書再戰,昨日韻腳問題,豈能無所作為,
靜思磨劍十年,自以洋洋小為,回視萬般可笑,實蛙坐井觀天。
猶記同窗一句話,追古溯今把思駕,孤膽赤身闖學海,如臨深淵才知怕,是呀!咱思中華,文化長廊,悠悠五千,洋洋灑灑,真是哪能一眼看盡?又怎能一步登天?然若不學,怎知其意?倘若不習,怎樣傳承?咱雖草莽,但磨劍十年有幸,尚且識得「知恥」、「自知」兩師父,「自知」隨時揚鞭,「知恥」奉陪教誨,咱早已盡得「倒屐迎賢」、「不恥下問」之神功,有人嘲笑嘛?那是自個兒修習不足,有人鼓勵呢?自然是他人錯讚謬譽,吾維聊習吧!反正又不是要當「詩人」,管他是「群芳共賞」還是「吾維自賞」,也沒礙到誰,頂多當人茶餘聊談笑料,被喻比「西坡」比「東坡」而已又不會少塊肉?「西坡」又如何?他也是個「坡」呀!
言歸正傳,這詩賦平仄雖非短時可成,這押韻、對仗更是需長時習練,對咱而言,已非律規「艱難」問題而是時間「長短」問題,今咱再入「學海」習文,重習詩賦「聲韻」順此分享就教;從隋朝開始,學詩詞都是以「韻書」為唯一的準繩,包括對「押韻」這一術語的理解,到現在還是沒有一個簡單可行的「定義」規則。
經咱查考然隋朝陸法言著之《切韻》,可算是中國韻書的開始,在唐代天寶末年又經刊正為《唐韻》,後來改名為《廣韻》,一共有206個韻部,成為唐宋詩人寫詩詞的依據,直到元初,才有比較簡化的《平水韻》,把原來的206個韻部縮減到107個韻部。
這部《平水韻》,若依現在的咱們對「韻」的理解,《平水韻》仍然過於繁雜,而且與現代漢語讀音不完全吻合,如其中的「一東」和「二冬」兩個韻部,咱們今天看來就沒有必要分成兩部,因為「東」和「冬」現在完全是同音字,類似的還有「魚」和「虞」等……,換言之,若真照韻書的方法學「押韻」那跟本就是行不通的,因此,咱得想個好方向來學詩詞押韻才是,力圖自學簡單而合理。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