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見臉友「黃昌」分享為文「你所不知道的曾國藩」甚是精彩,讓咱又「溫故增識」再添蘊底;潛習磨硯多年,有此臉友不棄,還能話說兩句,真是此生得幸呀!今咱好事也走筆ㄧ文拙章,聊遙共襄,「你所不知道的曹子健」.......
思回「三國」,憶魏曹操與曹植這雙父子,都可謂是當代有名的文學家,而子曹植更勝父於藍;但也因他自個兒的才華,而養成了「高清傲骨」的個性,也因如此造成了被兄低貶外放的命運,但也因己之才華救了自個兒ㄧ命,那首千古「七步詩」的名句,至今咱們後人還是喜歡以此所津津樂道的。
但您知道嗎?當時的曹植其實不止走了七步而是十四步?而且更不止賦了一首詩呢?哈哈哈!請君看座茶ㄧ杯,且聽吾維來說嘴:
為啥?曹子健不是「七步」內賦詩,而是在「十四步」呢?這原是古人的「步」是指左腳邁一步,右腳也邁一步;古時所指的一步,即等同咱們現代所說的兩步,,古時這「步」叫「跬」(ㄎㄨㄟˇ);所謂古七「跬」成詩,即實就是現代的「十四步」成詩;至於,咱們所謂的「七步」詩,其實是指另一首,而咱們喜頌流傳的是一首隨口詩,連一步也沒有吶!
華歆(沒錯就是管寧“割席斷交”的那位,曹丕身邊的謀臣)認為曹子建「懷才抱智,終究非池中之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於是便勸曹丕藉機誅殺曹子建;曹丕心中有數,便喚曹子建入朝晉見,當曹丕ㄧ見到了曹植後,就直指他的詩詞歌賦都是找人代筆的,並限曹植七步成詩,若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絕不姑息;當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隻牛,鬥於土牆之下,一牛墜井而亡,曹丕指畫說:「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子健行了七步,其詩已成,詩曰: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曹丕又驚且怒,再出一題,這時候曹植所賦的才是咱們所頌,膾炙人口的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後曹丕這纔深受感動,只把曹子健貶為安鄉侯就算了。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