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漢語的發展

從漢語的演變歷史來看,漢語的發展大致上包括下列幾方面:
1.   語音單純化;
2.   複合成分增多;
3.   量詞增加。
語音單純化
根據漢語發展的歷史事實,無論就音素、音節、音調哪一方面來說,語音總是趨向單純化的。例如,上古時期有複輔音(如pl-tl-kl- 等),但到漢代末年已經消失了。隋唐時代還有輔音韻尾 -p-t-k-m,所以「歌」(收ə音)、「蛤」(收p音)、「割」(收t音)、「各」(收k音)四個字,當時的收音韻尾是有清楚區別的,但其後在大部分的官話區,這些字的收音漸次失落,因此在現今的北京音裏,這四個字的發音都同為「kə」,並無分別。至於輔音韻尾-m-n,當時也清楚辨明,但現在的北京音,收「m」音的統統變為收「n」音,於是「南」和「難」 都同為「nan」音了。
除了音素和音節結構之外,音調也有單純化的趨向。粵語因為較接近中古音,所以還保留了九種聲調。但是,普通話經過宋元時期的變化,不但只得四種聲調,而且入聲早已併入平、上、去三聲之中,聲調較以前單純得多了。
複合成分增多
音素單純化使同音字增加了。北京話有69i音的語詞,其中7個屬於陰平調,17個屬於陽平調,7個屬於上聲調,38個屬於去聲調。以去聲的i來做例子,如果單說一個i音,可能表示「意」,也可能表示「翼」、「譯」或其他。為了減少含混不清的情況,於是大量使用複合成分,「意」變為「意思」,「翼」變為「翅膀」,「譯」變為「翻譯」,「勢」變為「勢力」,「試」變為「測試」,「飾」變為「裝飾」等等。
量詞增加
除了複合成分增多以外,增加量詞的使用也有助於分別同音語 詞。例如在普通話裏,「一盤棋」和「一面旗」、「一隻錶」和「一張表」、「一句話」和「一幅畫」等,都可以靠量詞來區別其不同的意義。
上面的數詞和名詞之間可加上以下量詞: 一(瓶、壺、杯)酒一(碗、桶)飯 一(匹、群)馬 一(頭、群)牛 一(箱、本、套)書 一(架、座)橋
從以上列舉的例子,可知量詞的使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主要視乎所要表達哪方面的內容,然後才決定使用什麼量詞。譬如「一本書」,表示書的數量只有一本;「一箱書」指的是裝滿整箱子的書;「一套書」則是指一系列的書,數目不只一冊。由此可見,量詞的使用也有靈活的一面。
上文所述的語言發展歷史使現代漢語的語音簡單多了,但複合成分和量詞的使用都相繼增加,這同樣可以保持語言的清晰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