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漢語的特點、現代漢語的特點

全世界的語言約有五千多種,就是中國也有百多種語言,漢語只是其中一種。由於使用漢語的人口最多,不單在中國佔絕大 數,就全世界而言,漢語使用者幾乎佔了人口的五分之一。
究竟漢語是怎麼樣的一種語言呢?它具有什麼特點?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好好地認識的。
你會發現,兩種語言有明顯的不同。在英語裏,同一個詞會就 著詞性的不同或語法功能而產生形態變化, 但這種變化是漢語沒有的。其實,跟其他語言比較,漢語最顯著的特點有二: 一是它的「孤立性」(isolating); 二是它的「單音節性 」 monosyllabic)。基於這兩種特性,語言學上一般稱漢語為孤立語或單音節語言,下文會分別闡述。
漢語是孤立語
孤立語的主要特點,是不用或少用形態變化去反映詞和詞之間的關係, 以及詞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我們知道,詞在句子中有各種各樣的功用,彼此間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關係,這就說明了為什麼語法裏出現種種詞類,而詞在句子中具備多種語法功能。例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就是不同的詞類,詞在句子中作主詞、受詞、施事、受事等就是它不同的語法功能。在漢語裏,構成句子的各個詞都是獨立的,不會因為不同的詞性和語法功能而產生形態變化。但在其他語言,例如英語,不同的詞性和語法功能便需要以不同的形態表現出來。譬如「繁榮」一詞,無論作為名詞如「我們要保持台北的繁榮穩定」, 作為形容詞如「台北是個繁榮的城市」,還是作為動詞如「我們要繁榮台北的文化事業」,這個詞都沒有形態變化。反觀英語就不同了,作名詞用時要說「prosperity」,作形容詞用時要說「prosperous」,作動詞用時就得要說「prosper」,形態上並不相同。此外,像「我教他」、「他教我」之類的語句,「我」、「他」無論在主詞或受詞的位置,都沒有形態上的變化。但在英語裏,「我」居於主詞位置時必須用「I」,而居於受詞位置時就得變為「me」。由此可見,漢語語詞在句子上的功用,或各種語法關係,從它們本身的形式完全看不出來,好像是彼此孤立的。所以,漢語可稱為「孤立性語言」或「孤立型語言」。
漢語是單音節語言
至於「單音節語言」,主要是指漢語以單音節作為語音的最小單位。一個漢語詞語,不管它是單音節詞,像「牛」、「羊」、「豬」、「雞」等,還是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像「教育」、「經濟」、「冰淇淋」、「盤尼西林」等,這些詞語的最小語音單位,都是單音節的。所以,我們稱漢語為「單音節語言」。
我們說漢語具有兩種特點:一是孤立性,二是單音節性。但這只不過是漢語最顯著的特點而已,我們不是說漢語的特點只有這兩種。
除了這兩種特點以外,漢語的書寫系統也很特別。現在世界上的各種語言,大都採用拼音文字,但漢語採用的,一直都是表意性較強的漢字,沒有變為拼音文字。有些人可能以為這是中國人過於保守的關係,實際上那是方塊漢字比較配合漢語的緣故。由於漢語的語詞在形態上沒有變化,所以用以表達語詞的文字便不會像其他文字般,出現語首和語尾的變化。譬如英語的「人」,表示單數時用「man」,表示眾數時則要用「men」;又譬如「吃」,表示現在時態用「eat」,表示過去時態則要用「ate」,而表示進行式時態便要用「eating」,可見英語是具有各種形態變化的語言。漢語則沒有這類變化,所以可以運用比較固定的方塊漢字去表達。可以說,漢字跟漢語是最佳的配合,因為漢語帶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語素)大部分都是單音節的,而每個漢字的字形恰好代表一個音節。譬如我們說「wŏen xué yŭyán」這五個音節的時候,剛好可以用「我們學語言」五個漢字去表達。所以,漢字自古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沒有變成拼音文字。雖然日本語、韓國語等語言都可以運用漢字來表達意思,但漢字在韓、日兩種語言中,既不是全面地使用,而且也有一定的限制,必須跟其本身的語法系統配合。因此,漢字的全面使用,可說是漢語的其中一個特點。我們說漢語是孤立的語言,是單音節的語言,只是說明漢語最顯著的兩個特點而已。自古以來,這兩個特點已經存在,即使到了現代漢語,依然適用。其實,除了這兩者以外,漢語還有其他特點。下文會就語音、詞彙和語法三方面闡述現代漢語的特色。
現代漢語的特點
按照現代語言學的觀點,指出語言由三個部分組成:語音、詞彙、語法,現在從這三方面介紹現代漢語的特點。
語音方面
語音方面兩項主要特點:(1)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中元音佔優勢;(2)聲調是漢語音節結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以下分別說明:
1.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中元音佔優勢。一個漢語音節可以包含兩個, 甚至三個元音, 它們可以連在一起。 但是, 一個漢語音節不可以有兩個以上的輔音,而且兩個輔音不能連在一起。 譬如說:「家」(jia)中的「ia」就是兩個元音連在一起,「小」(xiao)中的「iao」就是三個元音連在一起。「蛋」(dan) 中的「d」、「n」這兩個輔音則不能同時在元音的「a」前面或後面出現。所以,漢語中不可能出現「dna」或「and」 那樣的情況,更不可能有「dnna」或「annd」之類的情況出現。此外, 一個音節可以沒有輔音,但卻不能缺少元音, 像「阿」(a)、「哀」(ai)、「歐」(ou)等, 都是只有元音而沒有輔音的音節。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中元音佔優 勢,由此可見一斑。
2.   聲調是漢語音節結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其實, 聲調不單是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具有區別詞義(字義)的作用,譬如「欺、臍、啟、器 」這四個字,按漢語拼音,它們的聲母都是「q」,韻母都是「i」,但四字的聲調都不同,而這個分別便把不同的詞義區別出來。翻開詞典,你會找到不同的漢字代表同一個音節。根據聲調,我們可以區分每個漢字的不同意義。但是,如果聲調也相同,我們便要依靠雙音節詞才可以分辨拼音或聲調相同的漢字了。 舉例來說,「倉」和「蒼」都讀cāng,拼音、聲調都相同,要分辨是哪個字,就要靠雙音節詞了。如果說的是 cānghuáng(倉皇),那麼 cāng 就是「倉」;如果說的是cāngcuì(蒼翠)那麼cāng 就是「蒼」了。
詞彙方面
現代漢語的詞彙有三個主要特點:(1)雙音節詞佔大多數;(2)詞彙豐富,構詞方式多樣;(3)善於吸收古語詞、方言詞和外來詞。下面簡略介紹這三方面的特點:
1.   現代漢語是「雙音節詞佔大多數」。這一點是從詞的結構發展情況歸納出來的。譬如古漢語「秦師伐晉」這句話,現代漢語便要說成「秦國的軍隊攻打晉國」,差不多所有原本屬於單音節的詞都要變成雙音節。這種情況在現代漢語非 常普遍,本來是單音節的,都會變為雙音節詞。可以說, 雙音節詞在現代漢語佔了極大的多數。
2.   現代漢語「詞彙豐富,構詞方式多樣」。例如「運用詞根融合、附加修飾和重疊、輕聲和兒化等」。舉例說,「樹」和「木」融合成「樹木」、「江」和「湖」融合成「江湖」等都是詞根的融合;「 粗心」、「 牛頭」等以前一個「天」、「老老實實」等就是重疊關係;「我們」、「地下」、「家裏」中的「們」、「下」、「裏」,就是輕聲的例子;而「花兒」、「鳥兒」等則是兒化的例子。
3.   現代漢語「善於吸收古語詞、方言詞和外來詞」。例如「爪牙」、「夫人」、「誕辰」等都是古語詞,「垃圾」、「噱頭」、「單車」等都是方言詞,而「三明治」、「雷達」、「芭蕾」等都是外來詞。這些詞語都由現代漢語所吸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語法方面
漢語雖然沒有複雜的形態變化,但在現代漢語句法結構中, 語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 例如詞組中有主謂結構,而沒有謂主結構;有偏正結構,而沒有正偏結構。至於句子,由於語用的需要,語序就比較靈活了。比如不但有主詞在前謂語在後的句子,而且有時也出現謂語先於主詞的句子。
別的一些語言中用形態變化表示的意義, 漢語常用虛詞來表示。例如用介詞「被」表示被動,用助詞「了」、「着」表示時態等等。現代漢語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特點,那就是單雙音節對語句結 構的影響。例如有些單音節詞在使用時愛到一些限制。如人家 問:「貴姓」,可以回答「姓李」,也可以回答「歐陽」。但不能單說「李」。問日期,可以回答「五號」,也可以回答「十五」, 不能單說「五」。問地名,可以回答「沙市」、「梅縣」。也可以 回答「天津」,但不能單說「沙」、「梅」。有些單音詞不能在句首出現,如「剛剛我看到他」可以說,「剛我看到他」不能說。有些雙音詞後邊必須接雙音詞,不能接單音詞,如「加以」、「進行」、「大力」、「逐步」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