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多元化時期,由於受到商業大潮的衝擊,大陸社會的價值觀受到劇烈的震盪,因此,散文在回歸真實的基礎上,開始強調表現人的內心世界那種複雜和豐富,出現了「向內轉」的傾向。在這個過程中,關注自我內心情緒的抒情散文取得了壓倒的優勢,出現了賈平凹、汪曾祺等文體家,以及王英琦、唐敏、斯妤等女性散文作家的崛起;此外,史鐵生、張承志、韓少功、張煒、王安憶、于堅、西川、翟永明、王小妮等小說家或詩人也創作了不少抒情散文。可是,進入90年代後,大陸散文逐漸陷入脫離時代與人生的僵局。與此同時,一批學者開始涉足散文創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金克木、張中行、余秋雨等,他們以詩情、學識和智慧交融,創作出有相當學術內涵和 思想深度的文化散文和隨筆,擴大了大陸散文作品的題材範 疇,開闢了多樣的創作空間。我們將為你介紹多元化時期的抒情散文和文化散文。
抒情散文
在多元化時期,抒情散文是一個重要的創作潮流。在這個潮流中,又按題材細分為地域鄉土、生命體驗、女性生活等幾大類。
我們將分別介紹這三類:
地域鄉土
就地域鄉土題材來說,其歷史最長,成就也最高。在中國現代文學領域,20年代便興起鄉土小說的風潮。30年代,沈從文的《湘西散記》、《湘西》等散文創作更推動了鄉土散文的發展。40年代,孫犁創作了《白洋淀紀事》,以雋永單純的筆致,描寫戰爭環境中白洋淀的風土人情。到80年代中、後期,出現了賈平凹、汪曾祺、劉亮程、馬麗華、趙麗宏、肖復興等一大批作者,從西北腹地到江南水鄉,從西藏風光到市井生活,描繪了大陸各個地域的社會生活風貌,擴闊了大陸散文的內容範圍。以下我們先介紹具承前啟後意義的地域鄉土散文的代表作家—賈平凹。
賈平凹散文的早期代表作是《商州三錄》,分別為《商州初錄》、《商州又錄》和《商州再錄》。在文集裏,賈平凹着重描寫故鄉商州的山光水色,和樸拙厚重的風土人情。
《商州初錄》以鳥瞰的方式描繪故鄉的風貌,讀者看到「其山川河谷、風土人情,兼北部之曠野,融南部之靈秀;五穀雜糧茂生,春夏秋冬分明,人民聰慧而不狡黠,風情純樸絕無混沌。」《商州又錄》則用幾近白描的手法,描寫商州在工業文明的衝擊下仍然保持了自己特有的神秘,如同地下的文物一樣特意要保留下來的勝景:坐在炕上、把糧食磨子搬上來、盤腳正坐,搖着磨拐又呼喚着兒女的婦女;被關在門外通宵等候婆娘生孩子的男人;坐在柿子樹上,用嘴咬開柿尖,把甜的香的全吸到肚子裏去的女孩子們……。這種種描寫,洋溢着濃郁的地方特色,表現了賈平凹以鄉土為歸依、以古樸為美的探索。
1987年之後,賈平凹的散文風格有些改變,他不再把自己局限於地方風物的描繪,開始把目光轉向更為擴大的社會、人生的範圍,其中的名篇就是《弈人》,以下棋、觀棋,寫盡人間百態:
⋯⋯在城市,如北京、上海,何等的大世界,或如偏遠窄小的西寧、拉薩,夜一降臨,街上行人稀少,那路燈桿下必有一攤一攤圍觀下棋的。⋯⋯圍觀的一律伸長脖子,雙目圓睜,嘶聲叫嚷着自己的見解。弈者每走一步妙招,銳聲叫好,若一步走壞,懊喪連天,都企圖垂簾聽政。但往往弈者仰頭看看,看見的都是長脖頸上的大喉結,沒有不上下活動的,大小紅嘴白牙,皆在開合, 唾沫就亂雨飛濺,於是笑笑,堅不聽從。不聽則罵:臭棋!罵臭棋,弈者不應,大將風範,應者則是別的觀弈人,雙方就各持己見,否定,否定之否定,最後變臉失色,口出穢言,大打出手。
在鄉村,農人每每在田裏勞作累了,赤腳出來,就於梗頭對弈。那赫赫紅日當頭,頭上各覆荷葉,殺一盤,甲贏乙輸,乙輸了不服,甲贏了欲再贏,這棋就殺得一盤末了又復一盤。家中婦人兒女見爹不歸,以為還在辛勞,提飯罐 前去三聲四聲叫喊不動,婦人說:「吃!」男人說:「能吃個屌!有馬在守着怎麼吃 ? !」⋯⋯
⋯⋯中國的象棋代代不衰,恐怕是中國人太愛政治的緣故兒吧?他們喜歡自己做將做帥,調車調馬,貴人者,以再一次施展自己的治國治天下的策略,平民者則有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古時有清談之士,現在也到處有不實幹,誇誇其談之人,是否是那些古今存在的觀弈人呢?⋯⋯雖然人們在棋盤上變相過政治之癮,但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這樣,弈壇上就經常出現怪異現象:大凡大小領導,在本單位棋藝均高。⋯⋯當然有一些初生牛犢以棋對話,警告頂頭上司,⋯⋯×州便有一單位,春天裏開展棋賽,是一英武青年與幾位領導下盲棋。一間廳子,青年坐其中,領導分四方,青年皓齒明眸,同時以進卒向四位對手攻擊,四位領導皆十分艱難,面色由黑變紅變白,搔首抓耳。青年卻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倒水沏茶,自己端一杯,又給四位領導各端一杯。冷丁對方叫出一字,他就脫口應接走出一步。結果全勝。這青年這一年當選了單位的人大代表。
從《弈人》,可以看到賈平凹散文的鮮明特色:一是着重描寫生活常態和平易之事,從中悟出精微的哲理。這一點可以從他的選材上看出:下棋、觀棋,本是中國平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等閒事,而賈平凹卻從這生活的瑣事中觀察到人生百態,挖掘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賈平凹散文的第二個好處是不矯飾、不做作,有一種自然本真之美。這一點可以從他寫農民下棋一段看出來,其用字簡練、不避俗語,特別富於生活氣息。第三個特色就在於講究營造氣氛和捕捉細節,既有詩歌的精純,又有小說的曲折,讀來興趣盎然、渾然天成,不墮入程式熟套。這一點,從文中對觀棋者喉結的描寫,以及文末小青年從容大戰四領導的情節中皆可見到。賈平凹的出現,對於多元化時期的散文界彷彿一股春風,他擺脫了泛政治化時期楊朔抒情散文的固定套路,一掃去政治化時期回憶錄散文的沉鬱,使大陸當代散文創作重新與五四的散文傳統相承接,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1992年,賈平凹在西安創辦散文月刊《美文》,推動了90年代的散文創作熱潮。他又以這個月刊,推動「大散文」的風氣。他在發刊詞上提出要「鼓呼大散文的概念,鼓呼掃除浮艷之風 」。後來再解釋說:「自從新時期以來,人們已經厭煩了一種假大空的人為的散文,但隨着而起的,則是瀰漫了瑣碎之氣,把那麼一點關於自己的愁感得失反來覆去地咀嚼詠嘆,這當然與整個社會有關,可作為從事散文的人來說,不能不感到悲哀。……我們的目的就是倡導散文的真情實感的恢復,呼喚一種大的氣象,使散文生動起來,為真正繁榮我國散文創作出我們的一份努力。」在此以前賈平凹所作的《秦腔》一文,已是這種風氣的先聲,可說是匡正散文風氣的作品示例。賈平凹的散文集除《商州三錄》外,還有《商州散記》、《月迹》、《人跡》、《心跡》、《守頑地》、《抱散集》、《四十歲說》等多種。
我們後續會介紹多元化時期的另外兩種抒情散文:生命體驗、女性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